東京巨蛋體驗記
2024年11月12日
東京巨蛋
記者陳俊傑/日本報導
棒球雖號稱台灣的國球,但棒球水準、球場設施乃至棒球文化都不及日本,問題頗多的台北巨蛋剛開放打職棒,但日本不知已孵了幾顆蛋了。趁著到日本旅行,去東京巨蛋看場球,體驗一下室內球場的氛圍。
巨蛋「季票」價格
加入福岡軟銀會員,買門票有折扣
台灣人去日本看球,大多透過代理人代購,當然你可加入球隊的會員。好處是可以選到好一點的位置,有些球隊的商品部還販售會員專屬的商品;缺點是加入會員要付費的(每球隊收費不同),如果你像我一樣只是「蘸醬油」的,你就要考慮成本效益了。台灣代購收費當然高些,我買周六、二樓三壘側的,大約台幣2000元,雖然貴了些,但比較有機會買到比較難買的比賽,如假日及兩聯盟的交流賽。
下午兩點開打的比賽,我大概12點就到,不管你從水道橋站還是後樂園站下車,都不用怕迷路,因為電車上都是穿巨人球衣的球迷,跟著走就行。球場外的商品部、飲食店都擠滿人,只好提早進場,但場內的飲食部也大排長龍。
電子看板
日本的球賽不像台灣在一、三壘有啦啦隊表演(俗稱髮香區),客隊的啦啦隊在左外野最角落,主隊在中外野,也都只有幾面大旗,別想看到櫻花妹跳「三振舞」。看現場比賽是比不上電視轉播的,你不會聽到裁判Call Strike的聲音,也不會聽到擊中球的清脆聲,但可體會數萬球迷發出的「趕拔」(加油)聲的震撼感。
球賽到五局結束的中場休息,大半的人都起身到飲食部、商品部或洗手間,尤其洗手間大排長龍,誇張點說,直到六局打完,我還排在人龍中。因為當天巨人隊一路落後,許多球迷就在休息區浪流連,直到球賽快結束前,都沒回到座位。
二樓上層的沙龍區
二樓內野區最上層有幾個沙龍區,適合一群人一起看球。球場3樓是「季票區」,持一般門票者是無法進入的。季票區分4、6、8人包廂,平均一人一年要1920000日圓,一場球要花27400日圓。
巨人隊是日本最多球迷的球隊,每場球幾乎都是「滿園御禮」(滿座),平均一場有四萬名以上觀眾,但散場速度很快,秩序也不亂,日本真是個很自律的民族。
酒促小姐
日本球迷與酒促小姐
第一次在日本看球,真的大開眼界,除了聲光效果,日本球迷也很有意思。
巨人(右)和歐力士(左)的吉祥物
巨蛋應該有百分之九十的觀眾是巨人迷,但我後面坐了六個歐吉桑是歐力士的球迷,除了對歐力士喝采,一場比賽從賽前練習開始,他們每個人大概都喝了五杯以上的酒,酒促小姐大概「呷好到相報」,不同品牌酒類的酒促小姐不時到這區來推銷。這些酒促小姐不但可愛,更會做生意,歐吉桑被哄得一杯接一杯。酒促小姐的膝蓋多半是髒的,因為她們常單膝跪下服務球迷,而且球迷要求合照也來者不拒,但要注意,有些球場酒促小姐是不給拍的。她們背著酒桶上下跑,感覺是人體Uber Eat,除了麒麟、朝日等知名啤酒,還有酒精成份更低的飲料。
我前面一對老夫婦是巨人球迷,老公一坐下就喝了一杯,買第二杯時老婆就一直碎唸,但當巨人的看板球星坂本勇人出場時,老太就和一般年輕女球迷一樣熱烈加油,再也不管老公喝幾杯了。
也許棒球不僅只是一種運動比賽,它也是一種社交活動,是日本人的日常。
小花絮
日本職棒已75歲了,雖然巨人隊有最多的球迷,但關西的阪神、廣島的鯉魚和巨人是世仇,而且球迷的黏著度也很高,即便春季的熱身賽,廣島球場附近的廣島車站是一片紅潮(鯉魚隊的顏色)。東西球隊的對立,彷彿400年前德川家康的東軍和豐臣家族西軍對抗的延續。
日本近年來有個作家,幾乎年年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沒錯,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村上春樹。村上春樹什麼時候開始寫作的?他說是在看了一場養樂多隊比賽後:
「1978/4/1開幕戰,一個人看球賽,對手是廣島隊。一局下希爾頓擊出二壘打,
對了,我來寫小說吧!那年秋天寫了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那一年養樂多拿下日本ㄧ(總冠軍)」。想不到棒球也造就出一個世界級大作家!
村上春樹和騎著小綿羊在日本趴趴走的出川哲朗、名歌手佐田雅志都是養樂多隊的榮譽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