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濕地保育榮獲國家肯定
生態與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2025年1月11日
濕地保育補助評鑑獲獎單位大合照
記者林賢雲/台南報導
在國家公園署的評鑑中,臺南市政府執行濕地保育管理表現出眾,為全國生態保育樹立了典範。這不僅展現了臺南在保護多元濕地資源上的承諾,更為地方發展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生開啟了新篇章。
臺南市政府在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辦理的110、111及112年度濕地保育補助評鑑中屢獲佳績,成果斐然。其中,雙春、二仁溪口、鯤鯓湖濕地計畫在110及111年度評鑑中皆獲得優等評價;而在112年度評鑑中,雙春及學甲濕地獲評優等,二仁溪口濕地更突破自我,獲得特優等評價。總計臺南市共獲1案特優等及8案優等,這些亮眼成績在1月11日舉行的「2025濕地日-Wetland What?搞什麼,原來是濕地!」活動中受到表揚。市長黃偉哲對此表示讚賞,強調這是市府團隊長期努力與合作的結晶。
臺南擁有全臺多元濕地類型,包括全臺唯二的國際級重要濕地及六處國家級重要濕地,面積位居全臺冠軍。這些濕地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豐富生態資源,成為候鳥重要棲息地,如黑面琵鷺、反嘴鴴等明星鳥種都會在此度冬。黃市長對於轄內生態保育表現出極高重視,持續推動相關政策以保護這片珍貴的自然資產。
臺南市農業局指出,除了日常的濕地經營管理,他們也致力於將濕地生態保育概念橫向連結,與地方經濟發展融合。透過推廣友善農業,期望讓在地民眾認同並參與保育工作,共同響應里山倡議,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農業局表示,劃設濕地不應該限制地方發展,而應善用其資源,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及休閒旅遊,讓濕地生態功能多元化。這樣不僅能吸引遊客前來體驗與觀賞,也能為地方產業帶來新的商機,實現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
展望未來,臺南將持續努力進行濕地保育及棲地優化,並將生產、生活與生態緊密結合。市府期望營造更優質的生態環境,不僅讓臺南以美食與歷史文化聞名,也能以豐富的生態地景吸引全國各地民眾前來體驗。透過不斷的努力與創新,臺南正朝向一個生態與發展和諧共存的理想城市邁進。
臺南濕地保育的傑出表現,不僅獲得了國家層面的肯定,更為地方帶來了無限發展可能。市府團隊將持續推動友善農業、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及休閒旅遊,讓臺南的自然美景與豐富生態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臺南,親身體驗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地所帶來的獨特魅力與美好未來。
二仁溪口濕地保育評鑑獲獎
本市濕地保育表現亮眼
濕地保育補助評鑑獲獎單位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