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清晨的陽光還沒完全撩開樹影,竹溪寺舊山門前的廣場,早已是一場熟悉的城市序曲。攤車一輛接一輛地停靠,像是默契十足的樂手,各就各位,準備奏起「府城日常進行曲」。
紅磚山門上「法雨」、「慈雲」的金字依舊閃著光,卻早被前方的蛋攤、魚攤、蔬果攤圍得熱鬧非凡。老樹下的樹池成了天然的攤位延伸,幾袋豆類、幾籃花生,就能開張一個早晨的生計。
竹溪寺曾是文人雅士的靜地,如今卻成了婆婆媽媽的買菜天地。寺後傳來誦經聲,寺前傳來秤斤論兩的喧鬧,宗教的莊嚴與市集的生氣,奇妙地交融成一幅台南風景。
老攤販笑說:「這裡的福氣特別好,賣魚都香。」果然,魚攤前滿滿的虱目魚、花枝、秋刀魚,閃著銀光,連風都帶著鹹香。攤主用力拍了拍冰桶,「這可是凌晨剛從安平魚港回來的貨,拜過竹溪寺再開賣,保證順風順水!」
在榕樹蔭下,阿嬤們擺著自己種的地瓜葉、九層塔,旁邊有人賣自製辣椒醬、醃菜、果乾。沒有霓虹招牌,只有台語的問候與笑聲。老顧客騎著機車,一邊閒聊孫子的功課,一邊挑著青菜;年輕人偶爾經過,也會被這種「慢速人情」吸引駐足。
這裡不是觀光市場,卻比任何文創市集更真實、更有味。
竹溪寺的舊山門,見證了時代的流轉。從前是香客的出入口,如今成了生活的舞台。有人說它「被市場包圍」了,但其實,那正是另一種延續——信仰與生計並存,文化與日常共鳴。
陽光灑在紅磚門牆上,一位老攤販坐在藤椅上,拿著扇子驅趕蒼蠅,也順手扇走歲月的熱氣。
她笑著對記者說:「這裡啊,什麼都沒有變,只有人一批一批變老。」
卻也正因如此,這座舊山門依然呼吸著——不只是歷史的氣息,更是生活的溫度。
當你走進這個市場,不妨放慢腳步。或許你會發現,那些攤位間的香氣、聲音與笑容,才是台南最迷人的香火。
#阿勃勒新聞雲 #竹溪寺 #舊山門 #台南市場 #生活風景 #庶民文化 #早市風情 #台南故事 #府城日常 #信仰與生活 #法雨慈雲 #榕樹下的人情味 #魚香混著香火氣 #巷仔內的溫度 #台南味 #早晨進行曲 #廟口經濟 #攤販人生 #市場美學 #府城慢生活 #台南早安 #舊城區 #城市呼吸 #庶民日常 #煙火台南 #街角觀察 #生活即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