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陳俊傑/日本報導
二十多年前一齣著名的連續劇「人間四月天」,描寫大才子徐志摩和林徽因那段撲朔迷離的戀情。其實林徽因號稱李清照之後中國第一的女詩人,她也是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人之一,因此在戒嚴時代,她的名字是一項禁忌。她還有一項鮮為人知的專長–建築,她曾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走遍中國,尋找唐代留下來的木建築。為什麼?
有人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唐宋在日本,明在韓國。大清在中國。」中國西南聯合大學的教授認為:南宋在崖山一役被蒙古消滅,華夏正式淪入異族手中,再加上後來的清朝統治,傳統華夏文明幾乎消滅殆盡。所以,1937年,日本建築大師伊東忠太出版了「法隆寺」一書,在奈良的「斑鳩地區」發現現存最古老、最大的唐代木造建築群,「輸人不輸陣」,這或許也是前述林徽因想要尋找唐代木建築的原因。
曾是日本紙鈔圖案的法隆寺及聖德太子
文化財而非文化賊
法隆寺一說建於西元607年,據說是聖德太子所建。佛教進入日本後深受皇室、貴族喜愛,但它們並不是全為探索人生道理,更多是追求福祿壽喜或往生後前往西方極樂世界而信佛教。因此,貴為攝政聖德太子能皓首窮經鑽研佛法,更在「憲法十七條」明訂要篤敬三寶,這種信仰上的 「質變」,或許是他在日本歷史能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聖德太子及法隆寺,也多次出現在早年日本的鈔票上。
JR奈良站的外觀就如同佛寺
法隆寺車站慶祝當地棒球選手進入職棒的布條
對多數外國旅人而言,一提起奈良,多半把有鹿群、交通最便利的東大寺列入首選,但我最喜歡的卻是法隆寺。從奈良近鐵站就有公車到達,不然從奈良JR站(和奈良近鐵站步行約15分鐘),換搭JR會到「法隆寺站」,再搭公車可到法隆寺。但是,我強烈建議走路,除了我是散策擁護者外,這一段單程二十分至半小時的路程,不是佛教徒的我也莫名感到「法喜充滿」。雖非鄉間小路,但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遠多過路上行人,走入巷弄間,家家戶戶都有小庭園,探出牆頭的松樹,棵棵都有禪意。
法隆寺南門..由此進入千年古剎
法隆寺參道沒有攤販..更顯得莊嚴與脫俗
漂亮的國寶-中門
中門的金剛士
中門的金剛士
五重塔
金堂-放置佛像的建築
大講堂-和尚講經上課處
東院伽藍
翻拍自法隆寺簡介
翻拍自法隆寺簡介
比起比叡山和高野山,法隆寺的交通雖算方便的,但畢竟離大城市比較遠,遭受的破壞也較少。有人說,神木之所以成為神木,是因它沒有價值,但我不認為法隆寺沒有價值,它在宗教、藝術的成就是一流的,也因此在1993年它就成為日本首批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它在奈良市中心的外圍,因不是奈良的主流寺廟,因此在伊東忠太發表法隆寺一書前,它寂寞的矗立在斑鳩一千三百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閃著微亮的光…….
法隆寺的伽藍分布圖
奈良的寺廟大多完成在早於京都平安時代的隋唐時代,佛寺的「伽藍」(建築物)一樣和京都一樣採「均衡」方式排列,即山門、中門、塔、金堂、講堂在中軸線上平衡分布,但法隆隆寺不同。法隆寺佔地極廣,分西院及東院,山門在西院,進中門後,金堂及五重塔分佔在中軸線兩側。五重塔上的相輪上著四把鐮刀,是昭示日本是以農立國嗎?
捐瓦.一片1000日圓
法隆寺的御朱印-以和為貴-聖德太子憲法十七條的第一條
憲法十七條-捐瓦所贈
再後面是講堂,建議花個一千日圓捐塊瓦片,工作人員會請你用毛筆寫下名字及祈福的文字,還送上一份「憲法十七條」。因為字寫得不好,加上毛筆又軟,所以寫得如拐瓜裂棗,不過花個台幣200元,不但作功德,而且讓你的名字陪伴千年古蹟的世界文化遺產,便宜啊!
再往裡走是大寶藏院,收藏許多千年寶物,當我第一次看到百濟觀音時,竟然震撼到呆住了,文化、藝術真的超越了種族、宗教的籓籬。明治時代,為了整修破舊的寺院,法隆寺的僧人揹著木製小佛塔步行上東京叫賣,很高興他門還留下很多讓我們欣賞(那時的確有西方人想大批買),而那位步行到東京的僧人,後來也當上京都清水寺的住持。
夢殿-聖德太子的寢殿
法隆寺旁的中宮寺-曾是皇族女性出家的寺院
再往東院走,就到了傳說中聖德太子的寢殿–「夢殿」。這裡,聖德太子的種種傳說紛紛解密,法隆寺不但孤寂,也很神祕。
法隆寺五重塔的相輪上插著四把鐮刀
首先前面談到五重塔相輪上插了四隻鐮刀,有人說是為了鎮住聖德太子一族。原來聖德太子在宮鬥中失利,不但未能當上天皇,整個家族也遭到滅族,所以有人認為法隆寺是感念聖德太子令「佛法興隆」而產生的,更有人認為是要鎮住怨靈而生的,四把鐮刀的作用不言可喻。
此外,夢殿塵封千年,因為傳說如果打開夢殿,聖德太子的詛咒會帶來災難。但19世紀末,美國學者費羅沙及日本美術學家岡倉天心不顧寺方反對而強行打開這個「潘朵拉寶盒」,但沒有發生瘟疫、大地震,後來這兩人又多活了20年以上。殿中發現的「救世觀音」是國寶,夢殿和救世觀音也只有在每年的10/22~11/22開放展示。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國寶、神秘的傳說,讓法隆寺帶有強烈的浪漫色彩,你怎能不愛法隆寺呢?
但我另一個想法是,法隆寺和其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日本寺廟,大多變成觀光勝地而非修行的道場,是藝術品展示場而非鑽研佛法的地方,感到有些遺憾。在日本大多數佛寺中,如織的觀光客,出家人要怎麼修行?大講堂只有販售御守等紀念品的工作人員。寫御朱印的人熟練地寫下「以和為貴」時,我衷心希望他們沒忘記,這四個字是聖德太子「憲法十七條」中,開宗明義的第一條!
我還是步行走回JR法隆寺站,回首望向樹木後的法隆寺,想起聖德太子,他不但為日本立下典範,也沒有在身後變成怨靈,危害世間,突然想起那句名言:「千秋萬世名,寂寞身後事!」
參拜後在寺前商店喫茶粥-體驗出家人的飲食
參拜後在寺前商店喫茶粥-體驗出家人的飲食
#人間四月天 #徐志摩 #林徽因 #中國第一女詩人 #國徽設計 #唐代木建築 #崖山之後 #華夏文明 #法隆寺 #聖德太子 #憲法十七條 #奈良 #百濟觀音 #世界文化遺產 #斑鳩地區 #夢殿 #救世觀音 #日本佛教 #五重塔 #相輪鐮刀 #文化傳承 #伊東忠太 #明治時代 #御朱印 #以和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