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阿伯樂戲工場團長 簡翊修
記者 林賢雲/台南報導
阿伯樂戲工場自2014年在台南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社區劇場作為文化實踐的重要途徑。劇團成員多出身於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團名也取自台南大學校花「阿勃勒」的諧音,象徵著對地方的深厚情感與連結。團長簡翊修強調:「我們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傳統劇場展演,第二是應用戲劇。」他認為,戲劇不只屬於舞台,更應走入教育、博物館與社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照片提供 : 阿伯樂戲工場
照片提供 : 阿伯樂戲工場
照片提供 : 阿伯樂戲工場
照片提供 : 阿伯樂戲工場
在應用戲劇的實踐上,阿伯樂戲工場長年進入台南各地社區,與在地居民一同創作。從肢體練習到故事分享,再透過專業編導彙整為完整演出,居民成為舞台上的主角,訴說著屬於這塊土地的生命故事。劇團也曾與台南府城三百活動合作,讓戲劇與歷史相互交融,呈現出台南豐富的文化底蘊。
簡翊修作為第三代團長,延續劇團「無論誰來參與都能快樂」的理念,推動阿伯樂走入更多不同場域。他指出:「我們希望戲劇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貼近每個人的日常。」阿伯樂以精簡雅緻的表演美學,讓戲劇在教學、社區、博物館、自然地景與歷史建築中開花結果。
今天更是阿伯樂戲工場的重要里程碑,正式獲頒「114年台南傑出演藝團隊」授證。 這份榮譽不僅是對劇團過去努力的肯定,也象徵著他們將持續以戲劇作為橋樑,讓人與土地、歷史與當代之間的對話更為深刻而動人。簡翊修表示,未來阿伯樂戲工場會持續深耕台南,用一齣齣貼近人心的戲,讓這座城市的故事持續在生活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