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屏東報導
孩子與長輩的聯手藝術,在畫筆間綻放感動的交響樂章。 走進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三樓第一展廳,一幅幅充滿童心與生活記憶的作品,彷彿在耳邊響起了一首跨世代的溫柔交響曲—《跨世代視覺交響:愛、記憶與夢想》餉潭國小銀青幼共學創作聯展,隆重開幕,以孩子與樂齡長輩們共同創作的視覺藝術作品,傳遞出深沉且溫暖的生命力,誠摯邀請大家前來欣賞。
這場展覽,是由餉潭國小與慧光圓通普賢文教基金會共同攜手推動,也是餉潭國小轉型為實驗教育學校後的一大亮點。在佛光山的長期支持下,孩子們的創作不再只是課堂中的練習,而是走入社區、走進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的藝術實踐。樂齡人士也是透過終身學習實踐另一種藝術。
永嚴法師除了是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的館長外,也是佛光山屏東講堂的住持。永嚴法師多次出席美術館的相關活動,並對美術館的運作與藝術推廣做出貢獻。
佛光山屏東講堂住持暨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館長永嚴法師在開幕致詞中提到:「活到老、學到老,這不只是一句話,更是每位在場人的具體實踐。」住持也鼓勵在場所有人,不論年齡,都能持續學習、表達內心,並透過藝術找到連結社會與自我價值的途徑。
餉潭國小林秀英校長
林秀英校長陪伴餉潭國小走過十四年,為這場展覽命名為《跨世代視覺交響》,希望透過「愛」、「記憶」與「夢想」,串聯孩子與長輩的心靈軌跡,也呈現社區與教育相互扶持的美好故事。
展區作品多元精彩,從書法、家鄉繪本、石頭造型、自然素材設計,到生物多樣性主題創作、童心陶器與經典藝術轉譯,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承載著孩子們對土地、對文化、對自然的觀察與情感。而樂齡長輩們的參與,則賦予作品更深一層的歷史與情感厚度,讓藝術創作真正成為跨世代的共鳴。
特別推薦展出亮點包括:
《畫筆觸.心聲:孩子的梵谷視界》——學生以砂紙作畫,展現梵谷風格的熱情筆觸與色彩爆發,傳遞孩子心中的情緒宇宙。
《自然素材造型》與《石頭山水設計》——將校園的枝葉與石頭變身為充滿詩意的作品,是孩子們與自然對話的具象證明。
《家鄉繪本》——孩子與阿公阿嬤一起畫出記憶中的餉潭,用圖文述說土地的故事,感動人心。
展覽不只是作品的呈現,更是一段社區共創的旅程。從校園出發,走進佛光山、走進社會,也走進每一位觀展者的心裡。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邀請這群藝術家們進駐,讓藝術與信仰交融,讓創意與感恩同行。
本次展覽也深刻體現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精神。從孩子純真的筆觸到長輩沉穩的色彩,每一件作品都是生命歷程的見證,也是學習永不止息的最好說明。在這裡,藝術成為了世代對話的語言,更成為跨齡學習的橋梁。
誠摯邀請您攜家帶眷,一同來欣賞這場匯聚愛與夢想的展覽,在一筆一畫、一土一石中,重新認識「藝術」的本質—它來自生活,也走向生命;它是學習的延伸,更是愛的傳承。
📍 展覽資訊 : 《跨世代視覺交響:愛、記憶與夢想》餉潭國小銀青幼共學創作聯展
展期:5月24日~7月20日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 三樓第一展廳
地址:900屏東縣屏東市建華三街46號
主辦單位:佛光緣美術館總部、佛光山屏東講堂
承辦單位: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
協辦單位:屏東縣新埤鄉餉潭國民小學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屏東縣慧光圓通普賢文教基金會、慈隆國際宗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