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台南報導
由阿伯樂戲工場主辦、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協進基金會贊助,並由鹹鹹夢享村與大臺南好生活協會協力舉辦的社區舞蹈劇場《以海之名-慢漫遊舞》,於8月31日下午3點半在將軍區「生命之樹」展開一場獨特的藝術行動。
這不僅是一場演出,而是一段凝視海洋、對話土地的旅程。《以海之名-慢漫遊舞共招募了十二位來自台南各地區的社區居民,歷時九個週六參與課程、泥染、編織與排練,最終以舞蹈劇場的形式在生命之樹演繹對海的謳歌。
舞者身著以泥染暈製、承載記憶的舞衣,隨著海風與日光起舞,用身體記錄這片土地的呼吸。觀眾與表演者一同慢慢走進大海的深情,感受人與自然共生的溫柔瞬間。
《以海之名》以「土地與海洋」為靈感,邀請居民與藝術家攜手創作。從社區的共同參與,到舞蹈與自然的交織,這場演出承載的不只是藝術形式,而是一份來自海與土地的邀請——邀請人們停下腳步,去聆聽浪潮的低語,去看見土地脈動中的故事。
這項行動源自「在地居民共創舞作」計畫,以北門、將軍、七股沿海地區為核心,歷時九個週六的課程,邀請十二位社區居民參與舞蹈訓練、泥染手作與地景探索,最終共同完成一場屬於社區的藝術成果。
計畫從居民的日常經驗出發,轉化成舞蹈肢體與舞衣的符號書寫。過程中,不僅讓參與者重新凝視自己與土地、海洋的關係,也促使社區彼此之間產生新的連結。居民們在課程中相互支持,從陌生到熟悉,逐漸建立起團隊默契,許多人更因此第一次走上表演現場,體驗將生活故事轉化為藝術的成就感。
這場共創歷程也為社區帶來新的擾動效果。透過鹹鹹夢享村、庄腳女紅等在地單位的協力,居民與返鄉青年、藝術工作者有了更多交流機會,凝聚了不同世代的對話。參與者分享,經由課程他們更認識地方產業與環境議題,進一步思考家鄉的未來。而外界的關注與報導,也使更多人看見「北將七」的文化與生態價值。
《以海之名》展現的不僅是一場表演,而是一段居民與藝術共創的旅程。它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培養了居民對家鄉的驕傲與自信,也讓藝術成為連結人與土地的重要契機。
#以海之名 #慢漫遊舞 #社區舞蹈劇場 #阿伯樂戲工場 #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協進基金會 #鹹鹹夢享村 #大臺南好生活協會 #生命之樹 #北門 #將軍 #七股 #台南社區藝術 #居民共創 #泥染藝術 #庄腳女紅 #地景探索 #藝術行動 #社區凝聚 #土地與海洋 #返鄉青年 #藝術共生 #人與自然 #台南文化 #海洋之舞 #社區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