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台南報導
「小孩是看藝術進區長大的!」副市長葉澤山在記者會上這麼一說,現場笑聲一片。沒錯,今年邁入第15屆的「藝術進區」,從當年還在背九九乘法的小觀眾,到現在已經能當志工的青少年,見證了這檔活動從「藝文新鮮人」變成「在地熟門熟路的老朋友」。
今年的藝術進區不只是單純的戶外演出,而是三個月、13個團隊、14場大派對。想像一下,原本只會出現在劇院裡的交響樂、戲曲、舞蹈和馬戲團,現在通通走到你家巷口!簡直像外送平台升級版——不是送炸雞,而是送藝術。
9月6日晚間,永康社教中心廣場將被「狂美交響管樂團」變身卡通主題樂園。《卡通動畫大進擊》一響起,保證讓爸媽邊懷舊邊吶喊:「這是我小時候的主題曲啊!」而小孩則會用力問一句:「爸媽你們真的老了!」
今年還有特別計畫,把藝術送到偏鄉和災區。明華園、奇巧劇團、風神寶寶等都會進軍左鎮、楠西、大內。對當地小朋友來說,這可比校外教學還刺激——因為不用搭遊覽車,走幾步就能看戲。
更有「蘇俊穎掌中木偶劇團」現身玉井,讓布袋戲角色當地表演給鄉親看。這下連阿公阿嬤都能點頭說:「這才是咱台灣的味!」
陣容橫跨戲劇、歌劇到馬戲,像「大開劇團」、「秀琴歌劇團」、「天馬戲創作劇團」都會輪番上陣。從仁德到七股,從北門到東山,大家都可以近距離感受到舞台魔力。藝術這種東西,有時候比蚊子還「無孔不入」——但放心,這次帶來的是笑聲不是叮咬。
文化局這回也很會:演出現場設有集點互動。完成問卷就能拿貼紙,兩張換書籤、五張換春聯斗方。數量有限,快來挑戰!雖然不能像扭蛋一樣轉到稀有角色,但保證比便利商店集點換公仔還划算。
台南今年歷經地震與風災,但活動依然如期展開。副市長葉澤山說得很妙:藝術進區就像安慰劑,但這安慰劑不苦,還能讓人邊笑邊療癒。對許多市民來說,這三個月就是一場「社區限定版藝術嘉年華」。
所以,如果你最近心情有點低潮,就帶家人一起去。別怕聽不懂、看不懂,因為笑聲和掌聲,從來不需要翻譯。
👉 更多資訊請鎖定粉專「藝術進區」(https://reurl.cc/kE1xaG),記得把週末空下來,讓藝術陪你逛街、陪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