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台灣稻藝」負責人張淑娥與稻草手編寶船。牆壁上懸掛著日本石川縣指定型式的注連繩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在六甲林鳳營的一間小工坊裡,傳來「刷、刷、織、織」的節奏聲。那不是織布機,而是一雙雙熟練的手,將嘉南平原的稻草,編成來自日本神社的新年祝福——注連繩(しめなわ)。
這裡的靈魂人物,是從日語老師變成稻草工藝師的張淑娥。她笑說:「以前教學生日文,現在教稻草講話。」從穿著套裝上課,到戴斗笠下田曬草,她的轉變不只是職業的跳躍,更是文化之間的串連。
張淑娥強調日本各地習俗不同,注連繩型式和稻草編法都不一樣。圖為四國地區注連繩正
故事要從2009年說起。那一年,來自石川縣、與八田與一同鄉的宮村榮社長,帶著「用嘉南的稻草編日本的注連繩」這個夢,拜訪台南。當時的張淑娥,身為台日友好交流協會總幹事,自告奮勇協助聯絡與翻譯。沒想到這一「蹽落去(liâu-lo̍h-khì)」,她竟一路從會議桌走進稻田。
「我想,八田與一用生命灌溉嘉南平原,我也該讓稻草重生。」張淑娥說。於是,她和宮村社長一起在下營成立「稻藝研習所」,後來又創立「台灣稻藝」品牌,讓嘉南的稻草遠渡日本,變成家家戶戶門上的祝福。
朋友笑她「頭殼歹去」,家人勸她別再折磨自己。畢竟一根稻草要經過收割、曬乾、捆紮、塑形、再上色,工序繁雜又看天吃飯,連出口規格都嚴格到「稻草長短要一致」。
「那時候連成本都不會算,只知道宮村社長說要堅持,我就不忍心讓這段緣分斷掉。」她笑說。靠著「憨膽」與使命感,她撐過初期的困難。現在,每年4月至10月都要趕製萬件訂單,從日本神社到台灣文創市集,幾乎都有她的作品。
張淑娥自己構思設計的草編貓屋,舒適透氣
張淑娥不只是匠人,還是創意的稻草魔法師。她將生肖文化與台灣物產結合,設計出稻草貓屋、按摩棒、吊飾、花圈等生活工藝品。她說:「稻草不是廢棄物,是神送給人類的禮物。」
去年,她更走進臺南第二監獄,指導受刑人用六甲稻草與燈會花燈骨架製作三尊「稻藝官將首」。作品在全國矯正署展出時成為全場焦點。那份「用雙手重獲新生」的力量,讓她忍不住紅了眼眶。
「我不只是做注連繩,我是在做一條連結臺日文化的橋。」張淑娥說。
她的作品不僅是節慶工藝,更是嘉南土地氣息的延伸。當陽光灑落稻梗間,那一縷縷金黃,彷彿在訴說八田的故事,也閃耀著屬於她的堅持。
日文「しめなわ(注連縄)」又寫作「標縄」,是日本人用稻草、麻繩等天然素材編成的「結界之繩」。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它代表「神聖與世俗的界線」,常懸掛在神社鳥居、家門、車頭、商店、乃至玄關上,用來迎接神明、驅除穢氣、祈求平安。
在歲末年初,日本家家戶戶會懸掛注連繩迎新年,象徵「除舊佈新、迎神淨宅」。這習俗源自日本神話:太陽女神天照大神曾將自己藏於天岩戶,其他神祇用草繩封住洞口,讓光明不再被關閉。
因此,注連繩也象徵「守護光明、迎接新生」。
一條注連繩,細節可多得驚人!
稻草繩:以「左繩」方向扭轉,象徵驅邪淨化。
紙垂(しで):白色閃電狀紙飾,代表神靈降臨。
松枝、橙子、海帶:各自寓意長壽、子孫繁盛、幸福圓滿。
稻穗:祈求豐收與感恩。
在日本不同地區,注連繩造型差異很大,有「牛蒡型」、「輪形」、「太繩型」等;而台灣的注連繩工藝,也因在地創意而衍生出貓屋、吉祥飾品、生肖造型等新風貌。
懸掛時間: 通常為12月28日至翌年1月7日,象徵迎新。
禁掛日: 日本人避免在12月29日(諧音「苦」)與31日(「一夜飾」不敬)掛上。
處理方式: 新年結束後的舊注連繩會送往神社「燒納」,以火淨化回歸自然。
#稻香注連繩 #台灣稻藝 #嘉南平原 #八田與一 #台日交流 #六甲林鳳營 #稻草藝術 #注連繩手作 #文化職人 #在地創生 #從田間到神社 #宮村榮 #張淑娥 #台灣職人 #稻草再生 #永續手作 #嘉南稻香 #日本神社文化 #跨國工藝 #地方創生 #藝文副刊 #阿勃勒新聞雲 #土地的禮物 #稻草的故事 #職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