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台南報導
在快速年輕化的新創公司裡,突然出現一位七十歲的實習生,這畫面你敢想像嗎?電影《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就把這種「世代碰撞」搬上大銀幕,勞勃狄尼洛的西裝筆挺、安海瑟薇的步伐飛快,兩人站在一起,像極了「阿公陪孫女創業」。觀眾看得會心一笑,卻也不得不思考:在現實裡,台灣的職場真能容得下這樣的「高年級實習生」嗎?
說實話,台灣老闆對聘用高齡員工,內心戲很多。
「萬一他每天碎碎念,會不會讓會議時間加倍?」
「要是倚老賣老,年輕主管的威信怎麼辦?」
「不熟電腦、不會用 APP,會不會拖累流程?」
這些顧慮不無道理。畢竟在新創產業裡,效率就是生命。但換個角度想,敢用老人,其實也是一種管理挑戰:你能不能善用他們的經驗,而不是被經驗壓得喘不過氣?
電影裡的勞勃狄尼洛,完全不是「只會講古」的麻煩製造機。他守時、認真、願意學新東西,還有一種年輕人少見的耐心與穩定感。
在年輕同事焦慮時,他一句幽默話語就能讓空氣變得輕鬆;在老闆陷入掙扎時,他像個智者般給出提醒。這讓人想起一句俗諺:「有一老,如有一寶。」雖然偶爾嘮叨,但那份人生智慧和包容心,常常正是團隊最缺的元素。
台灣正加速邁入超高齡社會,如果我們只把老人看成「要照顧的人」,那麼他們的經驗就被白白浪費了。但不可否認,老人進職場還是會帶來一些摩擦:
有些人習慣用「以前比較好」來否定新方法。
有些人學習新科技慢半拍,讓年輕同事心急如焚。
還有些人真的愛碎碎念,明明一句話能說完,卻要加上三段人生故事。
這些都是風險。但如果企業能設計合適的職務範圍、安排必要的數位培訓,並在文化上鼓勵「互補而不是互撞」,老人其實能成為意想不到的團隊資產。
《高年級實習生》用輕快的方式告訴我們:老人不是職場的「邊緣人」,而是另一種可能。
就像台灣俗語說的:「姜是老的辣。」老人或許不是跑得最快的那個,但卻能在關鍵時刻給出最有力的提醒。
所以,下次如果你的辦公室出現一位「阿公同事」,別急著懷疑,說不定他會是最意想不到的 MVP(Most Valuable Pensioner)。
台灣邁入高齡化,這不只是醫療與長照的問題,更是勞動市場的課題。
政策面:政府可以推動「高齡再就業方案」,例如提供再培訓課程、鼓勵企業設置「高齡職位」,或給予聘用獎勵金。
企業面:公司則需設計「高齡友善職場」,像是彈性工時、明確分工,讓老人不必拚體力,而是發揮智慧與經驗。
社會面:改變觀念最重要。老人不只是「需要照顧的人」,也是「能貢獻的人」。
當台灣能把這些拼圖拼在一起,也許我們就能打造出屬於在地版的《高年級實習生》,讓「人生下半場」不只是餘生,而是另一段價值的開始。
#高年級實習生 #TheIntern #職場MVP #阿公同事 #台灣老齡化 #世代共融 #工作第二人生 #人生下半場 #職場新風景 #姜是老的辣 #經驗就是力量 #職場智慧 #勞動力再生 #高齡友善職場 #阿公也能上班 #團隊安定劑 #碎碎念的智慧 #倚老賣老or傳承經驗 #MVP不是最年輕而是最有價值 #老人新價值 #人生再出發 #職場共創 #不老傳奇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MostValuablePensi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