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林文嶽在創作中體認「泡茶等花開」的獨到人生哲學,認為有餘裕的悠閒才是真正富足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在白河,蓮花盛開的不只在田間,也在一位藝術家的心裡熊熊綻放。退伍返鄉後,林文嶽用四十年的歲月,把對故鄉的愛和對藝術的執念,全部傾注在「白荷陶坊」裡。他畫過十萬朵蓮花,還把關子嶺的溫泉泥、白河的蓮蓬灰都拿來入窯,硬是燒出《關嶺青》、《白河白》這兩種專屬釉色,讓陶藝不只是器物,而是蓮鄉風土的化身。
藝術挑戰者:把水墨丟進窯裡
林文嶽不甘於只是「會畫」的國畫科科班出身,他偏要挑戰不可能——把水墨意境搬上陶土。傳統水墨的靈動,遇上高溫窯火的烈性,竟然能擦出「相得益彰」的火花。他說:「創作就是跟大自然對話」,而他這一聊,就是一輩子。
「白荷陶坊」是林文嶽一家的創作基地,更是白河蓮鄉難得的人文藝術空間,歡迎大家來
蓮花小鎮的推手
別以為他只顧創作。早在二十五年前,他就帶著社區一起玩:蓮花詩路、敬師茶道、蓮田認養、白荷雅集… 這些活動現在聽起來文青,但在當年可是創舉。林文嶽用行動證明,藝術不是象牙塔裡的清高,而是鄉土裡的熱血。
泡茶等花開的人生哲學
林文嶽常笑自己小時候「數學很爛,小五才會背九九乘法表」,但他對大自然的敏感卻早已種下藝術的種子。母親在田裡種花的閒情,讓他懂得:就算生活辛苦,也要留一塊心田給美好。他的座右銘很簡單——「泡茶,等花開。」這不是偷懶,而是一種大智慧:命運起落不足悲喜,懂得悠閒才是真富足。
林文嶽為白河大仙寺創作的陶壁,飾以法輪、寶瓶、蓮花、雙魚、摩尼寶等吉祥圖騰
年年突破,年年開展
2020年起,他給自己立下十年約定:「每年都要創新,每年都要辦展。」今年(2025)輪到彰化,他直接挑戰14公尺的巨幅山水長卷。走訪八卦山實地取景,他說:「台灣的山林雲霧、鳥鳴草木,就是我心中的世界。」接下來,他要把台灣高山、鳥類畫進作品,替這片土地留下藝術的紀錄。
家人,就是最強後盾
林文嶽能走到今天,背後有一個堅韌的女人——他的妻子王惠女。即使日子最困難,她也沒要求丈夫放下藝術。如今兒子林嘉玄(成大建築所)和女兒林虹誼(成大藝研所)也回到陶坊幫忙,前者協助拉胚與佈展,後者彩繪心象風景兼做文書,甚至笑說「現在擺攤也不會讓爸爸一個人了」。這一家人,簡直就是蓮鄉最美的「藝術團隊」。
林文嶽的故事,像一朵蓮花從泥淖裡昂然綻放。四十年來,他用畫筆、陶土和篆刻,把對土地的熱愛燒進作品裡;他也用社區行動和家人陪伴,把藝術變成日常生活的養分。白荷陶坊,不只是陶坊,而是蓮花小鎮的文化心臟。
這樣的熱血與執著,讓人忍不住想對他大喊一句:「老師,請再燒一窯!」
#白河藝術 #白荷陶坊 #林文嶽 #台南藝術家 #台灣水墨 #陶藝創作 #關嶺青 #白河白 #蓮花小鎮 #白河蓮花 #社區營造 #常民美學 #藝術生活化 #蓮花詩路 #白荷雅集 #敬師茶道 #藝術人生 #泡茶等花開 #藝術哲學 #在地文化 #藝術家庭 #陶藝精神 #熱血藝術 #蓮花藝術 #文化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