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新加坡報導
在熱鬧的新加坡市中心,若從武吉士地鐵站步行不到五分鐘,就會踏入一條充滿靈性氣息的街道。這裡不只有遊客必訪的「四馬路觀音堂」,旁邊還緊鄰一座色彩鮮豔、雕刻繁複的印度廟──兩大信仰並肩而立,香火不分彼此,形成了這座多元城市最鮮活的宗教縮影。
許多人或許不知道,印度廟 Sri Krishnan Temple 不只外觀吸睛,連香案前的互動也特別動人。你可以看到華人長輩熟練地從香筒中取出三炷香,輕輕點燃後虔誠膜拜,然後將香插進香爐。排在她後面的是一位年輕男子,穿著T-shirt與牛仔短褲,一樣跟著拜。還有拖著菜籃車、拄著助行器的長者,也走到這裡獻上一柱心香。
沒有人因宗教不同而猶豫,只要你心中有所願,就可以在這裡祈求神明的保佑。不論是印度教的神祇還是觀音菩薩,在這條街上都自然地融入彼此的信仰日常中。
印度廟 Sri Krishnan Temple 以其精緻絢麗的神像裝飾聞名,從牆面到屋頂都是神祇的浮雕──比起華人寺廟講求對稱與儀式性,這裡的神祇是有情緒、有動作、甚至有肌肉的!建築色彩更是奪目,紅、藍、金、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走過這堵牆,就來到四馬路觀音堂,這是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佛道寺廟之一。每日香客如織,尤其是初一十五與重大節日,隊伍更是從大殿延伸至街口。觀音堂的建築風格明顯不同,紅磚綠瓦,樑柱上雕龍繪鳳,氣氛莊嚴肅穆。
在這條街上,印度教徒與佛道信徒共享同一條街、同一片香火,甚至同一種心願。這種融合不只是宗教上的「和平共處」,更像是一種生活上的「理所當然」。對當地人來說,無論是向濕婆神祈求健康,還是向觀音菩薩求平安,全都沒有所謂「跨不跨信仰」的包袱──只要心誠,神聽得懂。
新加坡這座城市的魅力,或許就藏在這樣的小日常中:走進一座廟,舉香祈願,不問你來自哪裡,不問你信什麼,只問你今天想求個什麼。
📍旅遊資訊小筆記:
觀音堂佛祖廟(四馬路觀音廟)
地址:178 Waterloo Street, Singapore
開放時間:每日 7:00–18:30
備註:供奉觀音菩薩、華人信徒為主,香客眾多
印度廟(Sri Krishnan Temple)
地址:152 Waterloo Street, Singapore
建於1870年,主祀毗濕奴的化身之一「克里希那神」
廟外設有香案、香爐,供各族群自由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