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東京站丸之內口
記者陳俊傑/日本報導
東京車站是日本最繁忙的車站,1906年由建築大師辰野金吾設計,1908年動工,1914年竣工,外觀仿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中央車站,當時只有9條正線,每天平均輸運9500人次。
二戰後日本經濟大躍進,東京向外延伸的路線增加,1960年代起也增加新幹線,直到今日,由東京車站可不轉車直接到達的都道府縣有32個(日本行政區分為1都1道2府43縣,共47個),每日有3000班車。運輸量的擴增,東京車站也是不斷擴充和整修,二戰後將三樓改成2樓,為紀念車站百歲,「丸之內」口於2007年大整修,2012年完工。
東京車站丸之內口
八重洲口
現在東京車站的主要出入口,西面是面向「皇居」的「丸之內口」,東面是「八重洲口」,東北還有較小的「日本橋口」,離新橋、銀座等精華區都不遠。但東京車站在擴張的過程中,為什麼沒有選擇一了百了、「打掉重練」的方式?
因為舊建築一旦拆掉了,就像變了心的女友,「回不來了」!胡川安寫道:「所以日本人面對東京車站的擴張,不是拆除舊有蓋起更大、更新的車站,而是採取在不破壞原建築狀況下,往地下發展;面對百年的老車站,日本人選擇的是加強結構,並努力使用原來的工法、原料和技術來保存。」
東京站北通路
東京站北通路-最大的餐飲區
中央通路的GRANSTA
我從日本橋的高島屋走過來,不到10分鐘就走到八重洲北口。其實東京車站沒有新宿站複雜,東西兩出口間,有北通路及中央通路(GRANSTA),南通路沒有直接相連,沿路都是拌手禮商店,如NY、東京Banana…。為了因為大量通勤人士及旅客,八重洲北口驗票口外地下1樓到地上2樓是東京車站最大的餐飲區黑屏橫丁、八重北食堂。國人熟知的化妝品「資生堂」在地下一樓有下午茶店,販賣餅乾禮盒,也有不少人喝咖啡、吃甜點。
走到西面出口就是「丸之內口」,這是車站初建時的出口,正對天皇住所的皇居,當年動用了70餘萬人打造的東京「門面」,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車站的「丸之內口」是標準辰野式「赤煉瓦」(紅磚)建築,南北兩座八角穹樓內部上(穹頂)有飛鷹以及牛,虎,龍,蛇,羊,猴,狗,豬八隻十二生肖裡的動物浮雕,而所缺的鼠、兔、馬、雞據說出現在辰野金吾故鄉佐賀縣武雄市的溫泉會館。沒有人知道辰野金吾為什麼做這種安排?有甚麼含義?看著這些浮雕時,我竟希望丹布朗或伊坂幸太郎、萬重目、東野圭吾,甚至名偵探柯南,能為我們解開這個「辰野金吾密碼」!
穹頂上的車輪及老鷹
穹頂上的車輪及老鷹
柱上生肖
東京站丸之內口-劍與鏡
穹頂內中心的圖案是火車的車輪,八邊形的每一角是八抓著稻穗的老鷹,柱面上還有代表天皇神器的八咫鏡與草薙劍,在西洋的裝飾風格中,表現出當年新興強權的驕傲及期許。
辰野派的建築-丸之內口
辰野派的建築-丸之內口
辰野派的建築-丸之內口
辰野派的建築-丸之內口
丸之口外是廣大的廣場,許多人拿起手機拍這個漂亮的車站;車站正前及左右兩側都是大樓及商場,如舊郵局改建的KITTE丸之內,有許多餐廳和商店;新丸之內大樓有許多時尚餐廳和高品味商店。穿過這些大樓,路邊儘是高品味的商店, 著名的法國艾許奶油餅乾(Echire)就在附近。
當天趕著去東京巨蛋看球,沒有商場頂樓拍車站全景,遺憾!但是遺憾也是驅使我下次再來的動力。東京人保留東京車站,就如同遷都東京時,明治維新的大功臣三條實萬力保京都御所不被拆除一樣,值得後人尊敬。
東京站丸之內口-老建築對面的新大樓
當大家為了都市的發展和金錢,拆掉老建築,蓋起一棟一棟大樓,但是城市的過去是人和建築、人和景觀之間的交流,是活生生的回憶,發展不是唯一的硬道理。希望國人開始思考所謂的發展,不是斬斷過去、蓋起高樓,而是人與生活空間的相處、妥協,格林.賈拉翰在「哈瓦那特派員」中寫道:「對城市裡的每一個人而言,一個城市不過是幾條巷道,幾間屋子和幾個人的組合,沒有了這些,一個城市如同隕落,只剩下悲涼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