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與旅行系列三
曼谷AS.Is落沒貴族區的文青咖啡
2024年11月26日
店門口的許益豐匾額
記者陳俊傑/泰國曼谷報導
曼谷的地鐵MRT最早只有Bang Sue到Hua Lamphong站,如今不僅完成環狀,還向西南方延伸。那時Hua Lamphong是最靠近中國城的車站,但還是要走一段段路才能到達中國城的前緣,如今由Hua Lamphong往西延伸的WAT Mangkon站(龍蓮寺,但我戲稱為馬公廟,感覺較親切)、Sam Yot(三峰)站,大約就涵蓋整個中國城。
我在雨後的下午搭地鐵到馬公廟站,出站後潮濕的地面和空氣,讓人覺得不是很舒服。擁擠的人潮、車輛,加上列車般呼嘯而過的泰式計程車「嘟嘟」車龍,讓人走在路上都覺得提心吊膽。兩邊的老房屋都有歲數了,有銀樓、香燭店、餅店、飲食店…幾個老人坐在店門口,像是訴說當年的白首宮女。
華人當年飄洋過海在泰國落地生根,憑著苦幹實幹,在這裡成家立業並開枝散葉,但是隨時間流逝,中國城已完成階段性任務,而它也逐漸走向衰敗,看著現存一家家的老式銀樓,像極以前的香港銀樓,雖舊但還留有一些貴氣,感覺中國城活脫就是沒落的貴族。
我的目的地AS.IS Coffee就在稍為離開主街道的拉瑪四世路上,一個可以讓人暫時遠離聲囂的避風港。
店面上方掛著一方書有中、泰、英文「許益豐」的匾額,不知許益豐是何許人也?但由匾額上的文字,以及隔壁大門深鎖、也是許益豐的房子來看,這人或許是過去一個呼風喚雨的生意人吧!
佔地不大的咖啡廳
吧檯
裝飾用的粗布
裝飾用的粗布
房屋正面門面打掉,取而代之的是整片大玻璃櫥窗,進得門內,黑色吧檯搭配裸露的紅色磚頭,吧台後的置物處、吧檯對面的商品區,旋轉梯及二樓的座椅,都是黑色鋼管做成。牆上除了幾捲裝飾用粗布,高架上堆著麻布袋裝的咖啡豆,感覺就是具「工業風」的咖啡廳。
不知是甚麼機器
烘豆機及價目表
咖啡豆介紹
什麼意思?
傳統的咖啡
傳統的咖啡
不同於其他泰國咖啡廳走花俏路線,這裡大多是傳統的美式、濃縮、拿鐵,除了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和很多咖啡廳一般,也採用泰國在地的咖啡豆,這點就如同台灣,下游的產業推昇了上游產業的蓬勃。我點了一杯泰北的美式咖啡,店員說有油菜花和波羅蜜味,只可惜我聞不出來,也許是烘豆者的「自由心證」吧!
周日的下午,在我們到達前,除了一個拿著筆電坐在店內深處的客人,店員比客戶多,後來又來了一對香港情侶,好像沒網路介紹的紅火。可能沒開空調,又喝著熱咖啡,空氣中呈現一股讓人坐立難安的氛圍。也許,以後再找時間來一次,對咖啡如同對政治人物,也是會誤判的。
地址:45 Rama 4 Rd., Bangkok
交通方式:地鐵馬公站步行約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