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夫走卒的豪華台南小吃香腸熟肉
2024年11月8日

記者陳俊傑/台南報導

早期的移民,許多是軍人和漂洋過海討生活的「羅漢腳」(單身漢),吃飯是大問題,所以出現許多外食供應者,這點和日本德川幕府在江戶(今天的東京)時期很像,不過在日本是「屋台」,台灣多的是販夫走卒式的「挑夫」,用扁擔挑著食物到工地、廟宇等人多的地方做生意。尤其鄭氏王朝被康熙所滅後,許多「不食周粟」的軍人不願替異族賣命,又多半目不識丁,只好挑起扁擔賣起食物了。到後來生意好了,就有人把扁擔改成推車,但不管扁擔還是推車,都是靠雙腳走遍大街小巷沿路叫賣。

 

隨時代演進,現在已經很難看到這種型態的生意人,幾年前還可看到開山路上的臭豆腐推車、鴨母寮菜市場的紅茶伯,都是令人懷念的販夫走卒式小吃,只是可能年歲大了,已消失在街頭巷尾了。但在鴨母寮菜市場,還有一攤無名香腸熟肉。

 

台南小吃中,香腸熟肉是屬於較豪華的一種,地上跑的、水裡游的它都有,印象中,是小時候要等家裡有重要訪客時,才吃的到的美食。在台灣中、北部,則叫做「黑白切」。「阿財點心店」第三代傳人詹智雄說,可能是早年人們面對它多樣的食物,不知吃些什麼才好,便告訴老闆「黑白(隨便)切一些」而得名。

 

主要販售香腸、粉腸、大腸、蝦丸、肉類和海鮮等食物,但為何只稱「香腸熟肉」?據說早期這項小吃的主角是香腸及燒烤豬肉,是一種長相像古制錢的燒肉,只是不知怎麼搞的,燒肉竟叫成熟肉,自此便稱為香腸熟肉了。

 

台南著名的香腸熟肉攤有民族路的「清子」、康樂市場的「阿財」,還有保安路的「阿龍」,而鴨母寮市場成功路入口(彩券行邊)的無名香腸熟肉是無店面的香腸熟肉攤。

 

老闆說在此營業已80多年,雖是推車型態,但其實推車後的百年老宅就是老闆家,也難怪不見他推著車子趴趴走。因為食物放推車上,所以品項不如「站店」的同業多,但「吃巧」的蟳丸、八寶丸、粉腸、豬肺,和吃飽的大腸都有。必吃的是蟳丸,這項掺有蟹肉(現在多半用蝦肉)、荸薺的食物,要做到新鮮、軟硬適中很不容易。此外,八寶丸則是辦桌席冷盤的要角;富有彈性、味道鮮美的鯊魚皮,蘸上醋及芥末,也是一大美味。有些商家會提供解膩的醃蘿蔔,無名小攤沒醃蘿蔔,但有賣水煮「菜頭」,作用相同。

 

吃香腸熟肉的主要蘸醬是醬油膏,幾乎沒有辣椒醬,因為老饕會告訴你:「沒有芥末醬,我們可是不吃的哦!」

鴨母寮無名香腸熟肉

滿是花生的大腸,是填飽肚子的主食。可依各人食量「黑白切」!

必吃的蟳丸

八寶丸及蝦丸常出現在辦桌的冷盤中

醬油油膏加芥末才是王道,改成辣椒醬就不對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