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台南報導
走進臺南麻豆區「涵能歡喜休閒果園」,本該綠意盎然、果實累累的文旦樹,如今枝葉斷裂、果實遍地,這片連年榮獲特等、優等獎的果園,一夜之間滿目瘡痍。
「大概掉了九成吧……剩下的一成都算是老天爺憐憫。」謝登財先生緩緩蹲下,撿起一顆青綠的文旦,用手輕輕拂去泥沙。他神情平靜,卻掩不住眼底的無奈與落寞。
在這場颱風襲擊前,謝家的文旦品質有目共睹。掛在牆上的木牌見證了他多年的努力:
2016臺南市文旦評鑑大賽優等獎
2017臺南市文旦評鑑大賽優等獎
2018臺南市文旦評鑑大賽優等獎
2021臺南市文旦評鑑大賽頭等獎
還有第103年度特等獎獎狀與謝登財與賴清德市長合影留念的榮耀照片
這些木牌與獎狀,是果園多年來的驕傲,卻無法抵擋一夜的強風。
滿地落果的心痛
清晨,果園裡還殘留著大雨過後的水窪,文旦散落在泥地、樹下和黑色防草布上,一顆顆青黃果實,訴說著心血的消逝。許多果樹被連根拔起,枝條橫倒在地,樹皮上留有深深的刮痕。
「保守估計損失數百萬元,還有枝幹受傷的,明年都很難恢復,」謝登財無奈地說。
果園再生的溫暖心意
儘管損失慘重,他仍決定把這些文旦免費提供給南化的朋友,作為精油或其他再生利用。「果園的東西,掉在地上也不能白白浪費。要是有人能用,至少有一點安慰。」
他指著堆滿文旦的果園一隅,說隔天一早就會有人前來清理。
獎牌下的堅持
在謝家的果園,不只是農作,更是幾十年的職人精神。從名片上「涵能歡喜休閒果園」的字樣,到牆上刻著「頭等獎」、「特等獎」的牌匾,每一份榮耀都來自日復一日的細心栽培。
「今年雖然全毀,明年還是要種,」他抬頭看向殘破的枝葉,語調輕柔卻堅定,「要繼續做下去,這是我們的生活。」
看著滿地落果與折斷的枝條,這不只是一個農民的心碎現場,也是臺灣農業最真實的縮影:再好的技術、再多的經驗,有時也敵不過無情的風雨。但只要還有人在這片土地上守著,就還有重來的希望。
#丹娜絲颱風 #麻豆文旦 #文旦落果 #果園災情 #謝登財 #特等獎果園 #颱風損失 #農業災害 #台南果農 #落果再利用 #文旦精油 #農民心血 #果樹折斷 #農業復原 #果園實地採訪 #農業新聞 #颱風衝擊 #文旦評鑑 #農業損失估算 #颱風後重建 #農產再生 #台南麻豆 #果園故事 #臺灣農業 #災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