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陳俊傑 /台南報導
古時台南,常以所在地的特色命名,例如「檨仔林」,顧名思義就是一片很大的芒果林。同樣,下大道就是主祀保生大帝(大道公)且相對興濟宮位置偏南(下方)的良皇宮,下大道米糕就是良皇宮前的米糕店,這種稱法好記、親切又接地氣。
其實叫檨仔林的地方很多,但在府城說檨仔林就是古時寧南坊內,東以安海街(今中正路和府前路間東面忠義國小內)為界,西至莊雅橋街(古名磚仔橋,今永福路二段),北抵黃進士街(總趕宮旁小巷),西南界為福安坑〈今府前路一段〉,而南方及東南方則以馬兵營(前地方法院)為界,就是大約現在美術館二館附近一帶。
和朝興宮前面冠上檨仔林三字一樣,在附近友愛街開店的阿全碗粿也稱「檨仔林阿全碗粿」。目前掌門的是第四代,第一代原是日治時代在友愛市場開賣糕餅的正香餅店,後來才轉型賣碗粿,據說那時如果沒賣完,老闆就用推車推著在市區內穿梭叫賣。特殊的是,因為用料實在、口味佳,所以有些商家會來批貨,兼零售及盤商的雙重身份,這也是讓阿全碗粿在台南得以屹立不搖的原因之一。
從第三代起改名檨仔林阿全碗粿,營業地點從友愛市場搬到友愛街和忠義路口(金萬字對面、現在蓋一戶近億元豪宅的三角窗),後來搬到府前路和忠義路的三角窗。只是2025年大年初一,一個女駕駛開車撞壞府前路變電箱引起火災燒毀四家店面,阿全碗粿遭池魚之殃停業,讓死忠鐵粉大崩潰。原本以為要等候多時才復業,但第四代掌門曾朝欽危機處理能力超強,兩天後馬上在友愛街南美二館對面重新開張,應該是阿全的廚房和店面不在同一處,生產設備沒受影響吧!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阿全歷久不衰?主角的碗粿由米漿加上紅蔥頭肉燥蒸成,餡料有肉塊、香菇、火燒蝦、蛋黃,十分豐富,「粿體」有彈性,即使冷掉也不會變硬。
另一項則是虱目魚羹。就食物的本質而言,碗粿內的豬肉和魚羹的虱目魚不會「重疊」,甚至是絕配。煮魚羹要勾芡,是因為要把魚的鮮味「鎖住」,要吃前加醋,是因醋可分解芡汁釋出鮮味。加了香菜增加香氣,將入薑絲則可去腥,小小一碗更卻充滿大學問。
碗粿和魚羹都只賣35元,正餐和點心都相宜,可說是台南碗粿的一方之霸。
檨仔林阿全碗粿
地址:700台南市中西區友愛街34號
電話:06 214 6778
營業:06:00 - 18:30。星期一公休
📸 阿勃勒新聞雲
👀 想看更多台南美食故事,請追蹤「#今天吃什麼」。
#台南美食 #檨仔林 #阿全碗粿 #台南碗粿 #碗粿霸主 #友愛街美食 #府前路美食 #台南小吃 #庶民美食 #台南傳統市場 #保生大帝 #良皇宮 #下大道米糕 #魚羹絕配 #虱目魚羹 #碗粿魚羹 #台南庶民料理 #府城古地名 #台南美術館二館 #百年老店 #台南在地人推薦 #台南特色小吃 #府城美食地圖 #台南人情味 #台南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