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寺廟文化論壇於臺南舉行
國際學子齊聚交流宗教與文化
2024年 12月21日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昨天舉辦台南埘廟文化論壇,邀請多國學術單位和學生交流。
記者陳俊文 / 台南報導
臺南,一座文化與信仰交織的城市,再次成為國際交流的舞台!12月21日,「臺日寺廟文化論壇」在臺南市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隆重登場,來自臺灣、日本、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與俄羅斯的師生齊聚一堂,以寺廟文化為核心展開深刻討論與交流,讓傳統信仰與學術研究碰撞出燦爛火花。
12月21日上午,臺南市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的觀興學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臺日寺廟文化論壇」,吸引來自臺灣、日本、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及俄羅斯等國的師生參與,共同探討寺廟文化的多樣性與深層意涵。此次論壇由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所屬的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並聯合日本京都文教大學與國立成功大學合辦。
論壇由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董事長吳福春致歡迎詞後展開,隨即進行四場專題報告,內容涵蓋臺灣、日本寺廟文化以及民俗信仰的深層探索:
侯明福會長分享了該廟宇的創新發展歷程,展示如何平衡傳統與現代,並闡明廟宇永續經營的重要性。
潘宏立教授介紹日本佛教中黃檗宗唐寺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並探討其與旅日華僑的淵源。
楊濟襄教授從民俗田野調查的角度,分析臺灣寺廟中的龍虎圖像如何象徵生命與死亡的消長力量,並揭示其中的文化脈絡。
李淑如副教授專注於臺灣寺廟解籤文化,分享解籤人的培養過程與籤詩解釋的多元性,展現寺廟文化中的實用與趣味。
參加論壇的師生來自不同背景,其中包括日本京都文教大學的師生團隊、成功大學與中山大學的學者,以及來自多國的年輕學子。他們在論壇後,由亭宮志工隊邱鼎能先生帶領,參觀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親身體驗臺灣寺廟的文化魅力與信仰傳承,現場互動熱烈。
此次論壇是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多年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吳福春董事長表示,該廟已連續13年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曾與中國、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國的學術機構合作,推廣保生大帝與觀音信仰。今年更因日本京都文教大學學生的實習計畫而籌辦本次論壇,為臺日兩地的學術與文化交流再添新頁。
論壇雖規模不大,但意義深遠。參與者不僅深入了解寺廟文化,還在國際交流中建立情感連結。活動結束後,京都文教大學師生團隊還將前往鄭成功祖廟、國立臺灣文學館等地參訪,並感受府城美食的魅力。
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再次證明臺南作為文化重鎮的深厚底蘊,也展示了廟宇信仰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角色。未來,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將繼續推動學術與文化交流,為臺南的宗教文化注入更多國際視野。
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長侯明福進行導覽。
侯明福會長扮演真人月老和貴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