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線三大廟文化傳承再現!
王醮與陣頭文物調查成果展示啟幕

2025年 1月4日

記者林賢雲  / 台南報導

南關線三大廟的王醮盛事是臺南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徵,隨著「南關線三大廟王醮及陣頭文物調查」計畫的啟動,這些深具歷史與文化價值的文物再次被聚焦。透過調查成果的展示,讓人更深刻地認識這片土地上陣頭文化的傳承與魅力,也為未來的保存與研究奠定基礎。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於今(114)年1月4日,在歸仁仁壽宮舉辦「南關線三大廟王醮及陣頭文物調查」成果展示,為歷時一年的文物調查計畫劃下圓滿句點。此項計畫針對仁壽宮及境內12個文武陣頭與先鋒官看東北安宮,共計14間廟宇進行深入調查,累積了豐碩成果,發掘出4,108件珍貴文物,並進一步提出保存與傳承建議。


南關線三大廟,包括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歸仁保西代天府(大人廟),自古以來在王醮活動中交陪緊密,形成獨特的地方文化。此次調查中,仁壽宮境內的文武陣頭,如拍面宋江陣、金獅陣、草鞋公等,充分展現庄頭對大廟的向心力,這些陣頭不僅是王醮活動的核心組成部分,更是參與遊社、接禮與兩大廟王醮盛事的中堅力量。

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昭和時期拍面宋江陣的面譜,以及包含仁壽宮開基保生大帝神像、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劇本、公館邊清水宮《宋江陣備忘錄》等具古物價值的文物,進一步證明南關線陣頭文化的歷史悠久與傳承深厚。

此次成果展示活動不僅向所屬廟宇說明調查結果,更公開展示文物清冊,特別針對文物的保存與維護提供具體建議。文資處表示,透過文件、照片、影音與道具的多元形式保存,將有助於未來持續推動南關線三大廟文化的研究與傳承。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王醮與陣頭文化是臺南重要的民俗瑰寶,本次調查僅是起點,未來將持續投入資源,協助廟宇保存文物並傳承文化內涵。希望透過這些努力,讓南關線三大廟的傳統能在未來發揚光大,成為臺灣文化的重要名片。


此次成果展示不僅展現了王醮及陣頭文化的深度與多樣性,更以行動守護了臺南的文化根脈。未來,隨著更多計畫的啟動,南關線三大廟的文化價值將被更加廣泛地認識與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