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鎮北燈會
青森睡魔燈籠點亮府城建城三百年
2025年 1月13日
記者劉悅儷 / 台南報導
青森睡魔燈籠設計師諏訪慎(左),右為促成此次交流的台灣日本和尚盧柏穎,手持者為金魚燈籠。
由日本青森睡魔師「諏訪慎」設計的蛇年燈籠與大家一起歡慶新年,從一月二十八日小年夜起至二月十二日元宵節止,在北區開基玉皇宮廟前廣場舉辦「鎮北燈會」,邀請日本青森睡魔燈籠前來展出,一月二十六日晚由市長黃偉哲為空運來台的睡魔燈籠點燈
來自日本的火之祭典「青森睡魔祭」於一九八O年被登記為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在日本當地為八月二日至八月七日間舉行,是日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祭典之一,每年吸引超過三百萬的本地及外國旅客前來,與秋田竿燈祭及仙台七夕祭會稱為東北三大祭典。
青森睡魔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是奈良時代由中傳來的七夕放水燈,後與津輕當地的習俗融合後變成以紙、竹、蠟燭做成燈籠;二是起源於八世紀,征夷大將軍(土反)上田村麻呂和蝦夷人作戰時,使用大燈籠、笛及太鼓等麻痺敵對陣營;三是津輕藩初代藩祖「津輕為信」下令製作大型燈籠在街上遊行,以七夕起源說最為可信。
成功大學踏溯台南辦公室楊一樂老師表示,關於青森睡魔的起源,曾有一說是為嚇阻敵人對軍隊偷襲,同時亦保衛自己的領域,具有其兵防作用。
而台南市北區為古早鎮北坊所在,在清朝時設置了總兵鎮署,北區自強街舊稱大銃街,林爽文事件後在小北門至大北門段設置有大炮作為防禦因此得名,而本次睡魔燈籠展示地點的玉皇宮則位於府城七丘之一的「尖山制高點」,其位置剛好與總兵鎮署平行。因此,藉由同為兵防與城防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來作此一次的台日民間文化交流,慶祝府城建城三百年。
小龍睡魔燈籠
此為日本歌舞伎十八番之一的“暫”。
另外,此次配合活動的金魚睡魔小燈籠在睡魔祭中很常見,原型來自於津輕藩培育的金魚品種「津輕錦」,一般平民無法飼養昂貴的津輕錦,於是製作金魚燈籠作樂,是青森睡魔祭不可或缺的文化小物。
促成今年鎮北燈會的是日本青森在住台灣人黃筱雯擔任統籌及聯絡窗口,透過致力於台日交流的文化行動者盧柏穎協助睡魔師諏訪慎的作品來台展出,台灣方面最要感謝贊助活動經費的開基玉皇宮與委員涂鎮源公子涂志邦等人的協力奔走。
而燈會期間限定的可愛金魚燈籠,也將在大力促成此次活動贊助者台南 TRC、BAR HOME主理人黃奕翔、劉海寧和Phowa店裡舉辦聯名餐酒販售即贈睡魔金魚一隻的推廣打卡活動,歡迎大家前往打卡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