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空襲八十週年,府城耆老餘悸尚存
2025年 3月1日
興濟宮恭送玉皇上帝回宮安座,致贈的“玉皇上帝”匾
記者陳俊文 / 台南報導
今天三月一日適巧為二次世界大戰「台南大空襲」八十週年,老一輩的人想到此段「疏開」避難的日子都餘悸尚存,當時還有人「死了兩次」。府城寺廟也有幾家受到砲彈波及,有的全毀,有的半毀。但神明大扺無恙。連開基玉皇宮玉皇上帝也「攜家帶眷」疏開至興濟宮避難,於戰後才以八抬竹轎迎回廟裡供奉,也是大空襲的受害者。
台南大空襲發生於民國三十四年三月一日至二十日,今天剛好是八十周年。主要歷史背景是日軍在硫璜島失利,戰力耗損大,美軍麥克阿瑟採取跳島戰略,有許多軍事重地的台灣是攻擊目標之一,台灣總督府面臨戰爭,教導民眾參與防空演習,聽到「霆水螺」防空警報響起,立即躲防空壕裡。
訪問過許多經歷台南大空襲耆老和台籍日本兵的成大歷史博士生沈琮勝表示,民國三十四年三月一日至二十日,台南老一輩的稱為「台南大空襲」,或是「走空襲」、「疏開」。
三月一日中午天氣清爽,美軍轟炸機兩批進出台南城市,飛航路線從安平外海及南郊桶盤淺進入,台南飛行場高射炮機關銃無法發揮作用,「霆水螺」響起,民眾紛躲進防空壕裡,當年除恐怖的砲擊聲之外,防空洞裡「王爺、媽祖保平安」的祈求此起彼落。
美軍以B-二五、P-三八轟炸機約一百五十至兩百架進入台南市區。投下大量炸彈及燒夷彈造成大爆炸,B-二九轟炸機低空機關銃掃射,台南市市中心各處火燒厝,現中山路、南門路、民生路、中正路、忠義路、民權路、西門路、成功路、建國路等處一片火海,很多人死後入棺,隔日「豎靈」時又再遇到空襲,棺木全毀,等同死了兩回。
很多台南人開始「疏開」至鄉下和山區避難,一般以牛車、徒步為主要工具,當時腳踏車非常搶手,「小公園旁寶美樓,換不到一台腳踏車」是當時的俚語。
國小三年級以上學生疏開至烏山頭就讀;南師師生疏開至奮起湖;台南孔廟方家將文物禮器匾額疏開至玉井和和順寮,免得毀損於戰火。
老一輩的回憶,待霆水螺解除,四處屍體,且大體都不全,到處都是「哀爸叫母」的求救聲音,受傷者用擔架送台南病院,後來台南病院也被炸毀,在台南公園開設臨時病院。
台南大空襲連續每日霆水螺未停歇,據官方統計七成以上房屋化為烏有,但市區傳統寺廟受損較少,有「神明接炮彈」傳說出現。當時以清水寺、法華寺、海安宮受損較嚴重。
興濟宮恭送玉皇上帝回宮安座,致贈的“玉皇上帝”匾
1933年(昭和八年)日本攝影師相良吉哉鏡頭下的玉皇宮。右後方曾毀於戰火
開基玉皇宮玉皇上帝也曾在“台南大空襲”帶著家眷逃難。
位於北區尖山的開基玉皇宮靠近日軍兵工廠,龍側後殿被砲彈炸毀,所幸神明無傷,但為免再被炸,廟方將玉皇上帝和其子嗣玉皇四殿下、玉皇三公主娘及三官大帝、南北斗等主要神明約二、三十尊全部暫借放於興濟宮。戰爭事結束後,民國三十六年在台南諸多宮廟神明的陪駕下,玉帝回到整修後的開基玉皇宮繼續接萬民朝拜,興濟宮致贈「玉皇上帝」一匾,至今仍由廟方保存,也是玉帝落難的紀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