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劉進文用「茄苳入石柳」翻轉傳統工藝
2025年 3月8日
記者林賢雲 / 台南報導
臺南,一座承載百年文化底蘊的城市,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與宗教信仰,更孕育出許多獨具匠心的傳統工藝。為讓民眾深入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韻味,透過職人的生命故事,展現臺南獨特的生活態度與工藝之美。本次主角木雕職人劉進文,他以近40年的木雕經驗,致力於傳承並創新獨特的「茄苳入石柳」技法,讓這門古老技藝焕發新生命。
臺南素有「眾神之都」的美譽,廟宇林立,不僅承載著民間信仰,更孕育出獨樹一幟的傳統工藝。其中,「茄苳入石柳」木雕技法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之一,以異木鑲嵌方式,利用深色木料為底板,搭配淺色木雕,形成強烈對比,展現華麗且精緻的紋飾。這項技法最早發源於臺南,被稱為「臺南體」,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廟宇建築與家具裝飾。
劉進文,他不僅是木雕藝術的守護者,更是不斷創新的藝術家。雖然經常身穿T恤與牛仔褲,外表年輕,但他實際上已有近40年的木雕經驗。自幼成長於忠孝街一帶,劉進文的童年時光與媽祖樓天后宮密不可分,對宗教文化的薰陶,使他對傳統工藝產生深厚的情感。
國中畢業後,他便拜師學習木雕,經過多年淬鍊後,於1997年獨立創業。然而,初期事業發展並不順遂,為了生計,他甚至到電器行打工搬冷氣,但仍不改初心,堅持鑽研工藝。他始終相信:「性格決定命運,誠信最重要,不怕吃虧。」正是這份信念,讓他一步步走向成功,成為臺南木雕界的重要推手。
「茄苳入石柳」技法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需要傳承的技藝。劉進文突破傳統,結合壓克力彩繪技術,打造全新的「虎爺」雕刻作品,這些作品色彩鮮豔、造型別緻,獨特的風格吸引眾多藝人與企業家收藏。自2010年起,他更在每逢虎年時,打造一座大型虎爺,從厚重古樸的傳統造型,到充滿現代感的五行配色,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他的藝術理念與文化使命。
此外,面對學徒制式微的現象,他運用現代科技,透過CNC加工機輔助雕刻,提高生產效率,讓「茄苳入石柳」技法更具時代價值。然而,他仍保留手工雕刻的溫度,堅持細節處理,確保每一件作品都能傳達文化精髓。他更主動開班授課,舉辦巡迴展覽與講座,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傳統技藝。
談及木雕工藝的未來發展,劉進文不禁流露出擔憂。他表示,臺南雕刻界目前正面臨嚴重的斷層問題,年輕一代因為學徒制度衰退,難以投入此行,若未來臺灣本地缺乏工藝人才,恐怕只能仰賴進口作品,這將是一大遺憾。因此,他致力於整理「茄苳入石柳」的歷史源流,並親自修復傳統作品,為後世留下完整的文化記錄。他甚至收集超過6,000張描繪各種傳統圖案的透明糯米紙,作為修復與創作的參考資料,確保這門技藝得以完整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