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大陸霖田三山國王祖廟
記者林寶華 / 台南報導
三山國王信仰源於大陸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城西的玉峰山,當地人俗稱大廟山下,又稱三山祖廟、霖田祖廟,是世界所有「三山國王」信仰的始祖廟,全球有六千餘三山國王廟,香火全部是從這裏分出,台灣目前共有五百多座三山王廟,最早的開基祖廟就在台南市西門路的府城三山國王廟,兩廟不論外觀、建材、雕刻、彩繪、甚至神明外貌都有明顯差異。
揭揚市三山國王祖廟是粵東地區古老的神廟之一,始建於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目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山國王祭典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三山國王祖廟還是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的基地。台灣二十一縣市中,有十八個縣市擁有有三山國王廟宇,廟宇總數約五百家,信眾達六百多萬人。而揭西籍的台灣人有十二萬人之眾,從一九九八年起,台灣各區的三山國王廟執事和信眾就組團回揭西祖廟謁祖,其中最早的是一九九八年宜蘭縣冬山鄉大興振安宮管委會主任陳添財率領二十六人的「探親團」。
從一九九八年到二O二一年,三山國王祖廟接待台灣進香團共四O五次,另接待來自東南亞華僑團的參訪團五十個單位,可以說,祖廟為加強文化交流,促進海峽兩岸密切聯繫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山國王霖田祖廟是一座三進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和後殿。原廟經多次重修,現在的廟宇是一九八四年按清代原貌,以一比一比例在原地重建的仿古新建築。
祖廟的建築風格反而像閩南的廟宇
坐北向南,建築面積一四二O平方米。祖廟保留了明清的建築風格,為琉璃瓦頂,雕梁畫棟,五彩繽紛,古色古香。兩側殿上塑有二十幾尊神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左側為賜福天官、財神爺、神農帝、七仙女等,右側為賜祿地官、福神爺、黃帝、千里眼、順風耳等。
霖田祖廟的三山排列,老三獨山居中,巾山和明山分居右左。
三山國王祖廟主神是巾山、明山和獨山三座山的山神。傳說三位神人原是南朝宋人,異姓兄弟,老大連傑,老二趙軒,老三喬俊,他們三人協助隋文帝楊堅完成帝業,受封為開國駕前三大將軍,然而,三人不戀榮華富貴,掛印退隱,修成正果,以庇護黎庶,受萬人尊為神。
宋興國四年(九七九年),宋太宗為完成霸業,滅十國最後一國北漢,便御駕親征,北漢軍退至太原城,戰事膠著之際,天空中突然出現三位身披金甲的神人,得三位神人相助,京師大捷。宋太宗想詢問這三位神人的姓名時,他們已騰空而去,天空中展開一面旌旗,上面寫著「潮州三山神」五個大字。
後來宋太宗派人尋訪,終在現在的三山神廟找到他們的身影,於是下聖旨敕封三山神為三山國王,其中,巾山大王爺連傑為「清化威德報國王」,明山二王爺趙軒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三王爺喬俊為「惠威宏應豐國王」,並賜封廟匾「明賜」。
宋明道二年(一O三三年),又加封「廣靈」兩字為廟額。在正殿上,可見三王爺正位,大王爺居左、二王爺居右。河婆民間流傳俗語:「大王爺教書,二王爺殺豬,三王爺燒炭,燒到面烏烏」。大王爺白面是文人,是智慧之神;二王爺紅面,是富於正義、敢於戰勝邪惡的正義之神;三王爺面黑,是剛直、不怕艱險的勇武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