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台南三山國王廟是全台唯一的粵式風格廟宇。
記者林寶華 / 台南報導
建於清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的台南三山國王廟,迄今有近三百年歷史,雖經多次整修,仍是漏雨殘破,還有白蟻肆虐,二O一九年由「房東」國有財產署撥款四千九百萬元整修,已在去年六月將行館的神明移回正廳安座,四月將進行彩繪,廟方表示,看看能否能在年底前全部整修完成,重現全台開基三山國王廟的風華。
位於西門路立人派出所正對面的三山國王廟是全台僅存潮州派匠師所建的粵式廟宇,地上一層磚木構造建築,空間格局為「一廟、二祠、一會館」,自古很多潮汕鄉親來台都客居會館內,演變到後來曾被長期占用,後來費了好一番功夫才將占用戶逐出,還三山國王一個純淨接受萬民香火的空間。
日治時期,台南大學曾搬到三山國王廟建校。
三山國王廟日治時曾被徵用為台南師範學校,也就是台南大學的前身,迄今,南大運動會都會回到「母校」點燃聖火。台灣光復後,產權移撥國有財產署,此次就是由立委陳亭妃向國有財產署爭取四千九百萬整修,主要工程是損壞的廟體、神像、還有漏水、白蟻等問題。
但廟方執事認為,此次修繕的評價兩極化,外觀雖尚可接受,但委員們都覺得修的「白蒼蒼」,以前是灰白加彩繪,看四月進行彩繪時能否改善。
由於三山國王廟過去有很多古物不翼而飛,此次整修顯得格外小心翼翼。據現場觀察,指標性的國寶級「花梨插角」木雕,目前都還在樑上。龍側的觀音佛祖、福德正神和註生娘娘也都是老件,此次也配合修繕。而備受矚目的一尊老媽祖神像,很多宵小虎視耽耽,為安全起見,目前尚寄祀一位信徒家中,要等完工入火安座時再請回。
台南三山國王廟的排列也是比照祖廟,老三獨山居中,右為巾山、左為明山。
三山國王廟主祀廟汕最有名的三尊神明巾山、明山、獨王國王,但最早以老大居中為尊,但在大陸改革開放後有人回祖廟看到祖廟居中的卻是老三獨山國王,台南三山國王廟這才改成老三居中位的擺法,目前三主神的擺法和大陸霖田祖廟同。
農曆正月潮汕人舉辦「營老爺」游神鄉里,敲打著潮汕大鑼鼓等,去年年底台南三山國王廟募集十方善信捐金,用「營老爺」方式,呈現米街廣安宮送天師的隊伍裡,以潮汕大鑼鼓、標旗女、營老爺等,經專業訓練潮汕大鑼鼓鑼鼓,交織出「畫眉跳架」樂曲,以曲鑼、大鈸、深波鑼、大鼓等樂器,這些曲鑼、大鈸、深波承載著古老潮汕音樂傳承。
而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夜,連橫在「雅言」中所記:「台南舊有賽花之舉。每歲元宵,各以所養水仙陳於三山國王廟,互誇奇麗」,但今已不見,期待全廟整修完成後再見賽花盛況。
乾隆御匾“褒忠”。
一旁還有三山系統的考神韓文公,即韓愈。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三山國王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