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台南報導
台南市啟智社區發展協會、孔廟商圈產業促進會今(23)日在孔廟商圈推出「舞象之年拜魁星—孔廟商圈做十六歲成年禮」活動,鼓聲、掌聲、家人加油聲此起彼落,青春能量滿點!市長黃偉哲到場與同學們一起完成成年禮流程,祝福每位「做16歲」的少年少女,都能在新的人生關卡勇敢前行、發光發熱。來自日本琦玉縣本庄市的市長吉田信解也到場觀禮,泰國、印尼的5名國際學生特地共襄盛舉,讓府城的傳統成年禮更添國際色彩。
活動由市長帶領同學向七娘媽上香,接著依序在案桌下「鑽桌腳」、出姐母宮,完成奉茶禮後,由父母「加綵」祝福;禮成,學子領取證書、與家人和市長合影留念。許多家庭全員到齊,見證孩子「轉大人」的珍貴一刻,現場洋溢溫馨與歡笑。
1️⃣ 為什麼是「16歲」?
相傳清代五條港商業興盛,碼頭童工年滿16才能領全薪,於是七夕這天向兒童守護神七星娘娘(七娘媽)致謝、宣告成年,逐漸成為在地習俗。
2️⃣ 和「七娘媽生」有什麼關係?
多數孩子在週歲前後會「拜契」給七娘媽,佩戴以古錢或銀牌串紅線的「絭」,祈求平安長大;到16歲在七夕「脫絭」,以麵線、粽子等答謝多年的庇佑。
3️⃣ 儀式怎麼做?
常見流程包括:祭拜織女/七娘媽 → 從七娘媽亭或供桌下匍匐而過(俗稱「鑽桌腳」)→ 男左女右繞行三圈,象徵「出姐母間」走向獨立 → 最後焚化七娘媽亭完成禮成。
4️⃣ 供品與祝福
家人會備麻油雞、油飯、麵線、紅龜粿與四果等祈福食物;長輩替孩子高舉「七星亭」或在供桌下方引導通過,寓意孩子已能自立自負。
5️⃣ 台南為何特別盛行?
府城廟宇密度高、歷史悠久,像開隆宮等廟宇長年推廣「做16歲」;市府亦整合多座廟宇聯合舉辦,結合傳統禮儀與文化體驗,發展出別具城市辨識度的七夕成年禮品牌。
「奉茶」謝親恩:孩子雙手奉茶,說出想成為的大人模樣;父母加綵、送上叮嚀,眼眶裡都是驕傲。
「鑽桌腳」變身時刻:在親友歡呼中鑽過案桌,象徵離開七娘媽的呵護,勇敢踏上自我負責的旅程。
今天不是「告別童年」,而是「擁抱責任」。從此把選擇化成行動,把承諾化成成果;記得向前跑,也別忘了回頭向家人說聲謝謝。
台南每年七夕前後,市府會號召多座廟宇共同舉辦成年禮與文化體驗(如安平巡禮、擲壺、射箭等),有興趣可留意市府公告與各大廟宇報名資訊,一起在禮樂之中迎接專屬於你的「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