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台南報導
在秋意漸濃的九月,台南祀典武廟於今(30)日上午舉行 「114年秋祭武聖祭祀大典」。典禮由台南市長黃偉哲擔任正獻官,率領與祭的市議員許至椿及各界人士,依循古禮,向武聖關公致上至高的敬意。廟埕鼓樂齊鳴,隨著「啟扉、排班、班齊」等儀程展開,氣氛肅穆莊嚴,展現府城對傳統文化的虔敬傳承。
古禮重現 六佾舞展現莊重之美
本次祭典全程遵循禮制,黃偉哲市長偕同祭祀人員行 初獻、亞獻、終獻及分獻禮,將對武聖「忠孝節義」的崇敬具體化於儀式之中。
典禮樂舞由台南文廟成書院院生擔任禮樂生,並由永福國小41位學童演出六佾舞。佾生身著傳統服飾,步伐整齊劃一,在迎神禮中流露出童真與虔誠,將莊嚴氛圍推向高峰。典禮後,黃市長親自頒發佾生證書,勉勵學童承繼文化,留下彌足珍貴的記憶。
祀典武廟 全國唯一尊崇「祀典」的武廟
台灣祀典武廟自明永曆年間創建以來,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奉旨列入祀典,成為全國唯一享有「祀典」崇榮的武廟,俗稱「大關帝廟」。廟宇歷經世代香火,成為台南人心中守護忠義的象徵。
自2021年恢復春祭起,武廟每年均舉辦春秋兩祭,春祭於三月、秋祭於九月,例由市長依古禮主祭,不僅祭祀神聖,更藉以宣揚武聖忠義精神,期許後世子孫敬祖思源、弘揚文化。
忠義長存 文化薪火不息
秋祭大典不僅是一場宗教儀式,更是府城文化的縮影。從古禮重現,到六佾舞的代代承傳,都訴說著台南對信仰與文化的堅守。正如武聖關公的精神所啟示的——忠孝仁義,不僅是千百年前的準則,更是當代社會的價值標竿。
在香煙裊裊與鼓樂悠揚中,秋祭大典圓滿落幕,也為府城秋日揭開一頁莊嚴而深沉的序章。
#秋祭武聖 #祀典武廟 #台南文化 #莊嚴古禮 #六佾舞 #武聖關公 #忠孝仁義 #文化傳承 #府城之美 #台南宗教文化 #古禮儀式 #武廟秋祭 #台南盛事 #忠義精神 #信仰傳承 #台南祈福 #府城信仰 #文化薪火 #莊嚴大典 #古禮再現 #台南生活 #府城文化資產 #台南廟宇 #台南歷史 #宗教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