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爺頭
2024年 10月24日

圖:保安宮八爺的面容比別處的八爺「清悠」

記者陳俊傑/台南報導

已故佛雕師魏俊邦曾說,「將爺頭」可說是整尊將爺的靈魂。將爺和佛像一樣,大多以樟木為材料,也一樣要「開斧」〈動工〉、「開光」,和佛像不同的是將爺不「入神」〈在神像背部挖洞,埋入七寶五色線〉。將爺的面像、造型、服飾都有規定,小時候跟著父親、師傅學時,「老師都有講」,並帶到廟裡看過。他說,將爺的製造包括頭、身架、帽子、服飾,必須很專業才能做得好看。頭和手的製造大約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整尊做好有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早期的將爺比現在的好看多了,雖然有固定的「臉譜」,但要雕出神韻非得有十足的功力才行,而且功夫好的師傅,雕出來的將爺頭厚度只有四分〈大約正常人小姆指粗〉,重量輕可減少「將爺腳」的負擔,將爺頭也不容易壞。

有些外行的客戶抱著「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價格要便宜,東西要大。早期將爺之美,除了雕刻的神韻外,頭和肩膀、身高的比例和人相仿,手臂海用海綿包住,很有肌肉感,擺動也比較順。現在大多數的將爺,擺動較死板,手臂也未經海綿處理。有些則把身架做得超大,像個頭套在大水桶上。衣服也不按規定,穿戴得很熱鬧,但不得體。

其實這也是傳統工藝的危機,就如同建築學派的「包浩斯」派〈Bauhaus〉,一切以實用性、功能性為考量,不強調美感的大量生產。「古人問工夫、今人問價格」,許多有個性的老師傅一聽到客戶只要求價廉、不求物美,氣得寧可拉下鐵門不做生意了。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和毛斤、內衣一樣,中國製的將爺也吞噬了台灣市場。

許多台商將技術輸出,以大陸廉價勞工打擊本土匠師,魏俊邦說,有些「黑心將爺」帽子上的金箔還是假的!謝東諭說,中國製的將爺,一種是類似鎖匠打鎖的方式,用一個成品固定在機器的一端,後面放一些木頭,機器一轉動,便可將木頭複製成十幾顆將爺頭。另一種方式便是以玻璃纖維灌模製造。他說,一些不肖廠商利用保養、修復將爺頭的機會,拍下照片,以電腦分析,便可將將爺頭仿得唯妙唯肖。但畫虎畫皮難畫骨,他認為純手工雕的將爺比較有質感,也較有藝術及收藏價值。頂土地公廟的蔡文成,也認為手工雕的臉部表情較有變化,大概就是所謂的神韻、靈魂吧!

西羅殿崇德尊侯

西羅殿顯祐尊侯

圖:開隆宮的雷公

圖:開隆宮的電母

圖:下大道出身的謝東諭內舉不避親,推薦良皇宮的趙元帥

圖:元和宮康元帥出巡時武裝扮相

圖:在廟中的裝扮..多人推崇文質彬彬又具威嚴

圖:保安宮辛元帥

圖:保安宮岳元帥

圖:保安宮田都元帥..南管之神

圖:保安宮翼宿星君-北管之神

圖:神興宮黑旗將軍

圖:神興宮白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