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廟人廟事列傳二
郭朝安說小媽祖
2024年 117

乾隆三十年的聖旨匾於屋簷下

記者陳俊傑/台南報導

在府城說起媽祖,大部份的人想到的是大天后宮,但是自強街內,一座古老的廟宇,不見遊客如織,也沒有弘大規模,但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開基天后宮低調的藏在陋巷中,是有歷史意義的廟宇,也是台灣本島媽祖信仰的濫觴。

 

時至今日,許多人對台南媽祖信仰的先後仍有爭議,雖然有人不僅認為開基天后宮的創建晚於鹿耳門兩廟,甚至認為「大天后宮因是官廟,民間信仰不易,才在水仔尾另建小媽祖廟….」(見e代府城107年5月號)。但目前絕大多數涉足廟事者,還是認為開基天后宮是府城甚至全台灣最早的媽祖廟。

 

出生於開基天后宮旁的郭朝安(母親姓何),聽他娓娓道來開基天后宮的故事。

 

媽祖的神蹟、故事頗多,年代越早,對媽祖的敘述越少,越後來,加油添醋越多,因為有神就有神話。常見的說法是,祂是福建莆田人士,自幼唸經修道,得道前因父、兄出海遇颱風,祂每晚提著燈籠在堤防走著,希望父、兄平安歸來,也因此,祂的燈光讓許多在黑暗中的船隻找到方向,救了不少人,得道後被稱尊為水神。

圖:開基天后官,位在自強街小巷內。郭朝安說,媽祖廟是「港廟」而非「境廟」,所以台南城內的媽祖廟通常不在大馬路邊,有避風港的意涵

郭朝安說,祂最早受「人君」(當朝皇帝)的封號就是「媽祖」,在宋朝末年被封為水神後,是規定凡有船、港渡的地方所必備的配祀神明。宋末、元初並頒聖旨,港渡皆須有「娘媽宮」,故當時的娘媽宮為「港廟」,而非「境廟」。而媽祖在海運、助戰、抗災屢顯神蹟,因此也多次受皇帝封諡,由媽祖到夫人、天妃、天后,累積封號共六十四字,最後一個封號在康熙二十三年,地點在台灣,後來康熙認為封號已過多,遂下令不得再封(石萬壽則認為,最後受封是在同治十一年,封號共六十二字)。

 

施琅平台後,為免康熙猜忌,便將平台大功歸於媽祖之助,並請康熙冊封。康熙,為消弭漢人緬懷前朝的心思,便藉機將媽祖的神格提高,並貶抑明朝主流神明玄天上帝的地位及形象,如醜化為腳踏龜蛇的屠夫(清朝前,龜蛇是置於玄天上帝的座下),從此奠定媽祖成為東南沿海各省的主流神明的地位。


圖.:後為來自長崎的鎮殿媽,前方是較削瘦的宋代版二媽

對聯(右門聯)可看出出大小媽祖數百年的心結

對聯( 門聯)可看出出大小媽祖數百年的心結

大天后宮也成為皇帝下令春秋必祭的官廟(故加『祀典』二字),人稱「大媽祖」,一般民眾祭祀的開基天后宮則簡稱「小媽祖」。而大小媽祖數百年來的心結,或許可由開基天后宮三川門的楹聯可看出:「天則在先大媽祖寧為小媽祖潛越,后來居上新璇宮豈遜舊璇宮莊嚴」。

明朝時的地圖,當時名為天妃宮

清朝時府城古地圖,左下溪上有橋的旁邊有小媽祖宮

開基天后宮的創建

 

郭朝安以明朝時的地圖指出,台江內海進入台灣內地的管道是德慶溪(今日台南的北幹線水路),當時的移民(大多是海賊)沿溪畔而居,渡口所在有「天妃宮」,為今日開基天后宮的前身。在明天啟年間,鄭芝龍接收其日本岳父的船隊(約三十艘船),盤據在台江內海,當時佔領台灣的荷蘭人為求相安無事,還付保護費給鄭芝龍。後來海盜船越來越多,鄭芝龍便將船隊遷徙至今日七股一帶,並建立渡口「西港」(今台南的西港),所以小媽宮渡及西港是最早有漢人移民的地方。

 

郭朝安又指出,荷蘭人佔領期間,在台南建有三處「平台堡」,一個是今日的安平古堡,一個是今日的赤崁樓,一個在今億載金城附近。他說,當時小媽宮渡南邊一帶是台南地勢最高之地,本為高山族人居住之地,荷蘭人與其以物易物,還晃點純樸的高山族:願以東西交換一張羊皮大小的土地。沒想到成交後,荷蘭人將牛皮剪成細繩圈地,所圍之地蓋「普羅民遮城」,即今日的赤崁樓。

 

明滅後,鄭成功轉進台灣,當時擔任通譯(翻譯人員)的何斌,其父祖輩和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為舊識,遣人建議鄭成功:鹿耳門溪口沙洲已沉,故無駐軍,大軍可藉鹿耳門溪的春潮進入台江內海,再經由德慶溪的禾寮港登陸,進攻普羅民遮城。攻克後,再向外直取安平古堡(熱蘭遮城)。郭朝安說,這些都記載於台灣府志,而何斌,正是他母親一系的先祖。

 

康熙末年,台江內海變成軍港,德慶溪北邊為左、右營所在,郭朝安說,當時的軍官早上渡溪到北岸「上班」,晚上才回南岸的家,總爺街是當時進出的要道。乾隆年間,為了商業的需求,便在今日開基武廟附近開闢新商港-關帝港。

 

根據這些歷史及由地理位置推測,位於荷蘭佔領前唯一渡口的「水仔尾」媽祖廟,極可能為台灣最早的媽祖廟,但因年久且無據可考(當時的移民大多是武夫或文盲,並無留下斷簡殘篇供後人參酌),故對創建時間,以「暫定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即鄭成功復台的第二年做交代。

媽祖神像

 

一般而言,百年以上的神像,除非是泥塑或軟身,通常是一尺左右,但開基天后宮的鎮殿大媽或許是異數。

 

郭朝安說,先民離鄉背井渡海來台,不可能帶太大的神像,加上當時物資匱乏,神明通常是小size,而開基天后宮的鎮殿大媽高6尺3,比一個正常男人都高。他說,前文建會林衡道曾口述,荷蘭人在亞洲設立東印度公司後,從唐山聘請不少泥塑、雕刻師傅等工匠到日本,做成的作品以台灣為「物流中心」,這尊媽祖可能跟著當時的大商船到台灣的(中國師傅、made in Japan、台灣消費者)。林衡道也指出,這尊神像和今天日本長崎崇福寺的媽祖系出同門,而且,當初澎湖的天后宮也有一尊,可惜的是,在荷蘭人攻打澎湖時,將該廟的神像全都燒燬,讓大媽的身世少了一項佐證。

 

大媽前方的二媽是軟身的開基媽,特色是臉型為「宋代版」,郭朝安說就是臉型像較窄的長方型,尖下巴(可參考該廟建醮時海報上的二媽,郭朝安說該張海報是台南諸廟的第一張建醮海報),仿宋版的神像,雙手以衣袖遮住,裙襬也多幾層。

三媽虎邊的縣媽

圖:專門出戰的三媽

三媽龍邊的四媽又稱府城媽

二媽前的三媽為「清朝版」,清朝版又分漳州和福州兩派。郭朝安說,可能是後來生活改善了,雕刻出來的神像為「瓜子臉」,尤其福州派,神像臉頰更豐腴,而漳州派顴骨較突出。

 

三媽的龍邊為四媽,別稱「府城媽」,虎邊為「縣媽」。郭朝安說,台灣入清版圖後,先設府,府下又設兩個縣,兩媽祖各司其職,一個管府城事務,一個管縣的事務。

明崇禎十三年(庚辰年)的媽祖神像.又稱船仔媽
此照片由開基天后宮提供

崇禎媽也是開機天后宮的五媽.背後刻有庚辰年等字
此照片由開基天后宮提供

可能是台灣最古老(指已確定時間者)為五媽「崇禎媽」,此神像椅背刻有「崇禎十三年」(庚辰年),又稱「船仔媽」,祀奉於水仔尾天妃宮。由此證明,小媽宮渡口為早年先民登岸的港岸。該神像目前供奉於民家,只有在媽祖生日時才「回娘家」。

 

廟裡有台語順口溜:「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一遇到廟會,三媽要負責出去各宮廟遶境,遇到拜拜,就請二媽出來吃好料!

乾隆三十年的聖旨匾於屋簷下

其他文物

 

三川門廟簷下「開基天后祖廟」聖旨匾,為乾隆三十年蔣允焄重修砌碑及增建佛祖殿時,上奏朝廷所賜。

 

三川門前龍柱,可能是全台最早的龍柱(這點實在無法確信,因為許多廟也這麼說),以花崗石刻成。龍身自上而下降,至柱底時旱地拔蔥般上升,顯見其渾厚大氣。該龍為三爪金龍,因古時皇帝以五爪金龍為代表,官廟不敢僭越而採四爪金龍,非屬官廟的廟宇,為合禮制,採三爪。

圖:這堵龍使開基天后宮無法列入國家古蹟

三川門虎邊門內有大正十五年開基祖廟「鑑界」之碑記,往廟內走,龍虎井兩邊有龍虎壁,郭朝安說,三川門的龍虎壁為後來所增建,且以磁磚拼成,也因此讓開基天后宮未能列入國家一級古蹟。或許新的龍虎壁讓外形更美了,在古文物專家眼中這是destruction而非construction(名為修復、實為破壞),不確定是原材料取得困難,或是華人對古蹟文物保存的態度不若歐、美、日人嚴謹?郭朝安說,廟內還是古時「尺六」的磚頭以蚵殼粉拌糯米砌成,更顯出磁磚龍虎壁不免有些焚琴煮鶴了!

後殿林朝英之匾,落款為臺郡全城...慈字上的兩點像鯉魚

正殿佛龕上方「湄靈肇造」匾為嘉慶年間的書法名家林朝英所寫,筆法蒼勁有力,台南公園內的「重道崇文」牌坊也是出於林大師之手。後殿上方「慈慧」匾也出自林朝英之手,落款為「臺郡全城弟子敬獻」。另一古匾則是乾隆年間「海天福主」匾。

 

後殿觀音為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7年)台灣知府蔣元樞所做。當年所雕三尊觀音分別贈與祀典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及開基天后宮。其他兩廟的觀音皆為正面正體,唯開基天后宮這尊頭微傾,似乎傾聽信徒說話,亦有人稱之「傾頭觀音」。郭朝安說,或許靈感來自觀音側坐於座騎麒麟上,一手摸麒麟,造成頭微輕的形態。觀音對面神龕及韋陀也值得一看,為清道光年間的作品。

後殿配祀註生娘娘

觀音殿龍邊配祀註生娘娘,郭朝安說,這尊百年以上軟身的註生娘娘,可能是全台唯一軟身註生娘娘。

 

郭叔叔的話

 

本是郭聖王後代的郭朝安,可能因出生地在廟旁,對媽祖另有一番感情,有很深的體驗,所以也懂得以更淺顯的方式和信徒對話。

 

有小朋友問他,分不清媽祖的部將千里眼和順風耳,他會說,其實和常人一樣,當你看遠處時會不自覺張開嘴,當你想事情或仔細聽時,嘴巴會閉起來,就像封神榜中的「哼哈二將」,哈氣時你會閉著嘴嗎?

圖:據說是台南廟會最早的海報..海報上是二媽

對於媽祖的神蹟,參與廟事多年,自有許多故事,但他不想說太多,因為他相信「佛在心中莫遠求」!倒是他說了個小故事:幾年前開基天后宮建醮,廟裡一個信徒某日騎車經過小東路,見路中有兩個「保*達」玻璃瓶,為避免其他路人受傷,便將兩個瓶子拿到路邊丟棄。沒想到晚上睡覺時夢見兩個狀似外勞的惡人怪他多管閒事,但此時一張建醮的海報飄過來,後邊跟著一群「古惑仔」,嚇走兩個惡人。在廟裡當然會有人來求神明「辦事」,郭朝安說,當年整修二媽時,他將二媽身上剝落的小削削給「看到鬼」的信徒,也能收驅吉避兇之效。

 

郭朝安說,部份不肖神職人員令社會大眾對神職人員觀感不佳,甚至對廟宇、對民間信仰有所誤解,他語重心長的說:「不要太相信神職人員,包括我在內!」

 

有些廟宇,會「製造」歷史招徠信徒,就像許多媽祖廟都有乾隆皇御賜「佑濟昭靈」匾額,郭朝安說,當初的真跡應只有福建湄洲祖廟及台南大天后宮擁有,其他廟宇所有的可能是以原版拓印的。事隔多年,真版或許已成「複刻版」,其他的「拷貝版」或許已摳了好幾回了。開基天后宮小則小矣,卻沒趕上潮流也掛一塊上去。

 

就像廟前賣香的老店旁,有一方重刻的廟史沿革碑記,郭朝安在碑後特地寫上「仿製」二字,因為他說:「不要迷惑下一代!」

台南水仔尾開基天后祖廟

地址: 704台南市北區自強街12號

電話號碼: 06 229 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