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脫貧縫紉師走入社區回饋長者與癌友
黃偉哲為弱勢家庭儲備就業量能
2024年 10月24日
記者林賢雲/台南報導
「一起縫出希望工坊」的脫貧自立計畫,讓人深刻感受到社會的力量與溫暖。學員們不僅學習到一技之長,還能運用這些技能服務社區,回饋社會。透過縫紉與長輩互動,不僅僅是修補物品,更是將關懷與支持縫進每一針線之中,展現了世代共融的美好情懷。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今(113)年與社會企業「多加思所」合作,推動「一起縫出希望工坊」脫貧自立計畫,致力於培養10名弱勢家庭學員成為縫紉師。這些縫紉師學員在課程中學得縫紉技能後,積極走入社區,並在門諾台南銀髮悠活園區、府前及南門日照中心舉辦三場義縫服務,為長輩免費修補衣物、棉被等物品,並帶領長者手作布藝扇,創造青銀共融的交流氛圍,共計服務約50名長者。
市長黃偉哲表示,紡織業曾是臺南重要的經濟產業,而布藝對許多長者來說更是生活回憶的重要部分。透過「一起縫出希望工坊」計畫的推動,不僅幫助弱勢家庭學員掌握專業技能,也讓學員在義縫服務中加強社會參與與回饋。社會局持續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基金,推動教育投資、就業自立、資產累積、社區產業及社會參與等多元化的脫貧自立方案,協助未能穩定就業的弱勢民眾提升工作技能,增加其就業機會與自信心。
社會局長盧禹璁指出,針對不同階段的弱勢家庭成員,社會局設計了適合的學習方案,涵蓋從就學、畢業到就業的全程支持。此次縫紉師們練習縫製喜樂帽頭巾,每一頂皆為獨一無二的手工作品。社會局特別與縫紉師們前往臺南郭綜合醫院癌症資源中心,關懷治療中的病友並捐贈60頂喜樂帽,向病友表達支持,並將喜樂帽送到有需要的病友手中。
社會局表示,臺南市針對16至25歲列冊低收入戶或弱勢家庭的在學青年,辦理脫貧自立計畫-獎助學金暨專長培力補助方案,今年的申請期限為113年11月30日止,詳情可至臺南市政府社會局網站查詢,或致電社會救助科或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此次參與義縫服務的縫紉師阿秀(化名)曾是列冊低收入戶,她表示,年輕時曾想投身縫紉業,但因家庭因素選擇了其他職業。隨著年齡增長,阿秀發現找工作變得困難,便在社工的鼓勵下參與「一起縫出希望工坊」計畫。社工和社區力量幫助她借得一台二手縫紉機,使她能接洽訂單並在家工作。目前,她已完成約100件喜樂帽,並表示,看到長輩的舊衣物被賦予新生命,與長者們的互動讓她充滿成就感,並希望能持續以自己的力量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