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價格應滾動調整
農業基金要讓農民有感
2024年 12月18日
今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議多項農業基金預算,立法委員陳亭妃特別聚焦於如何優化農業經費的運用以及公糧收購價格調整機制。她強調,農業政策應以第一線農漁民需求為核心,透過完善制度與透明規劃,確保資源分配真正落實到基層,提升農民的實質利益。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日排審農業作業基金、農田水利事業作業基金、農業特別收入基金及農民退休基金的114年度預算。立法委員陳亭妃在會中指出,農業基金的規劃與執行應以農民需求為核心,並要求農業部訂出具體的施行計畫,確保政策方向貼近基層,真正為農漁民解決實際問題。
陳亭妃表示,農業部的經費運用方式,能否讓農民感受到改善,是明年政策推動的關鍵所在。她要求農業部及所屬單位提供完整的基金使用規劃,並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向農漁民解說,讓他們能輕易了解政策內容,並有管道反映實際需求。她強調:「只有當農民明白政策如何幫助他們,才能真正發揮基金的效益。」
針對公糧收購價格長達13年未調整的問題,陳亭妃直言,現行制度已不符合現況需求,應進行制度性調整。她建議,農業部應根據生產成本、物價波動、災損情況以及實際收穫數據,計算出更合理的收購價格,同時設定滾動式調整的年限,讓農民清楚知道價格變動的規則。
陳亭妃進一步強調,調整公糧價格絕非盲目追高,而是透過具體的數據分析,建立一套科學化且透明的機制,確保調整幅度既能反映市場需求,又能讓政府與農民都能接受。「農民需要的是可預期且公平的制度,只有這樣,政策才真正有實質意義。」
陳亭妃呼籲,農業部在規劃114年度的政策與預算時,應以滿足第一線農漁民需求為目標,從經費規劃到執行細節都應全面透明化。同時,通過完善的公糧價格調整機制,讓農民在政策實施中感受到實際的利益。她表示,只有政策制度穩健,才能讓政府、農民與社會各界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推動農業永續發展。
記者林賢雲/台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