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北外環道中華北路路線

陳亭妃陳怡珍召開座談會

 2024年 12月12日

記者林賢雲/台南報導

作為臺南近年來的重要交通建設,「臺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計劃分四期施工,其中第一期與第三期已完工通車。然而,第四期工程因設計爭議遭遇當地居民抗議,尤其鹽水溪高灘地橋墩設計與中華北路匝道位置引發熱議。立法委員陳亭妃與相關官員、里長及市府單位今日召開座談會,傾聽民意並要求兩個月內完成修正設計,確保工程順利推進並兼顧居民權益。


「臺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旨在串連南科與臺南市區,紓解日益嚴重的交通壅塞問題。目前,第一期與第三期工程已完工通車,第二期正進行都市計畫變更,第四期工程則因設計位置爭議遇阻,尤其南岸設計的橋墩位置過於接近中華北路沿線民宅,引發居民擔憂地基受影響。此外,中華北路匝道位置的規劃也可能帶來交通混亂,令居民深感不安。


今日,立委陳亭妃與市議員陳怡珍、許至椿攜手當地多位里長,邀請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等相關單位南下座談,聽取居民心聲。居民代表普遍希望橋墩能設於鹽水溪高灘地範圍內,遠離現有民宅地基,並對匝道設計提出優化建議,以減少來自安南區、九份子、安平及北區車潮帶來的交通壓力。


陳亭妃在會中表示,公共建設應該造福大眾,絕不能損害現有居民的生活環境與品質。她強調,若工程規劃未能妥善解決問題,將無法繼續進行,北外環道路恐面臨停滯困境。因此,要求國土管理署成立專案小組,兩個月內提出修正設計報告,並送行政院審核,確保落墩設計能兼顧民意與工程需求。


陳亭妃進一步指出,鹽水溪高灘地幅員遼闊,橋墩落於其中並不影響水道治理與水流通行,政府應在政策執行中考量多方需求,避免因設計不良而損害居民權益。她要求相關單位以跨部會協調方式解決問題,並提出包括橋墩位置、數量、間距及尺寸等詳細規劃,降低對水道與居民的潛在影響。


臺南北外環道路是改善區域交通的重要工程,其第四期工程的推進不僅關乎交通便利,更牽動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此次座談會彰顯了政府傾聽民意的誠意,立委陳亭妃與多方協力,致力於創造政府與居民雙贏的局面,期待北外環道路能早日順利收尾,造福臺南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