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讓學童與土地連結更深
2024年 12月31日
記者林賢雲/台南報導
在臺南400的盛大節慶之年,臺南市政府將食農教育推向新高度!今(113)年,教育局與農業局攜手合作,透過「學校食農教育體驗課程活動計畫」,邀請85所學校舉辦134場次活動,吸引4700多名師生參與。不僅讓學童親身體驗農業生產與環境的關聯性,更透過課程延伸至家庭,將友善環境與珍惜食物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食農教育創新結合學校與家庭
黃偉哲市長指出,臺南是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城市,每個行政區都擁有適合親子共遊的食農教育場域。此次活動結合臺南400系列活動,透過學校課程與實地體驗,把農業與教育無縫連結。黃市長表示:「透過學童的影響力,我們希望這些理念能帶進家庭,創造親子共學的美好時光,並為友善環境的目標共同努力。」
學校自給農園與特色場域推動成果豐碩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提到,臺南的學校長期推動食農教育,成果令人驕傲。超過60所學校利用校園空地經營自給農園,還串聯各區農會、青年農民等外部資源,規劃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此外,今年臺南400計畫更盤點出40處特色場域,擴展了臺南的食農遊學地圖,將課程從小學延伸至幼兒園,讓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同步提升。
安佃國小實地體驗 農業與生活結合
作為本次計畫的參與學校之一,安佃國小設計了一系列校外參訪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家鄉產業的魅力與農民的辛勞。五年級學生首先於11月25日前往七股區學習撈捕活蝦,了解漁民的日常與永續漁業的價值。12月17日,他們又轉戰安南區,聚焦當地洋香瓜產業,邀請農民許凰誥先生親自指導學生參與洋香瓜的種植與採摘。
五年級學生陳雨桐分享道:「第一次撈蝦和採瓜,讓我發現農民的工作不僅辛苦,還充滿成就感!」安佃國小校長蔡孜怡則表示,這些活動幫助學生透過實地走訪和記錄,認識家鄉的產業與文化,進一步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和愛鄉情懷。
食農教育深耕臺南文化
教育局表示,未來將持續規劃更多相關活動,透過校園課程與特色場域的深度結合,讓更多學童了解地方特色,強化對土地的珍惜與認同。同時也希望這些教育理念能延伸到家庭,形成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共同打造友善環境與健康飲食的未來。
臺南400年的歷史與文化,融入在這片土地的每一個角落,而食農教育正是將這份土地的豐饒與價值傳遞給下一代的重要途徑。透過親身參與與實地體驗,學童不僅學會珍惜食物,更與家鄉產生深厚的情感連結。未來,期待這些孩子能成為推動永續生活的最佳代言人,將臺南的文化與精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