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災害防救檢討與展望:邁向更安全的韌性城市
2025年 1月1日
記者林賢雲/台南報導
為回顧113年災害防救成果並展望新的一年,臺南市政府於昨(31)日召開年終檢討會議。會中回顧了市府面臨的多次重大災害,包括花蓮地震、數次豪雨與颱風等挑戰,累計災害應變中心啟動次數高達10次,總開設時間達465小時。黃偉哲市長表示,面對不確定的自然災害,市府將持續以韌性城市為目標,打造更安全、更宜居的家園。
113年12月26日黃偉哲市長主持113年度下半年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
113年12月27日召開葉澤山副市長主持臺南市永康區公所防災協作中心示範演練場地勘查會議
113年12月4日方進呈秘書長主持114年民安11號演習場地勘查
黃偉哲市長指出,防災是保障市民生活的基石,臺南市在防災工作中取得諸多佳績:
自主防災
災害防救深耕計畫連續12年榮獲中央「特優」殊榮,並在「強韌台灣計畫」中被評為「績優縣市」。
累計建立57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並以歸仁七甲里的創新模式獲內政部「全國韌性社區」評鑑第一名,連續兩年特優。
新增16處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10處韌性社區也獲多星標章。
創新考核與演練
市府推動區公所災防考核,透過結合科技與多元活動,提升基層防災能力。新營區、公所榮獲「甲組特優」表現尤為突出。
首創「水旱災與燈會三合一」演習,驗證大型活動的公共安全機制。
震災實兵演練模擬震災場景,展現36小時不間斷搜救能力,為全國樹立典範。
財政創新與復建
累計投入63億元辦理超過1,100件災後復建工程,並創建「災準金單一專責窗口」,推行全生命週期管控、施工品質抽查及防汛抽查三大機制。
秘書長方進呈指出,114年市府將結合中央政策,持續深化地區災害防救計畫,包括高溫應變、防災士培訓與志工分組等創新措施。此外,今年將推動「2025城鎮韌性演習」,計畫分階段進行無腳本演練,全面提升防空與救災能力。
市府亦將透過「社區防災士」資格推廣與社區韌性提升,培育更多基層抗災人才,為市民提供更安全的生活保障。
黃偉哲市長強調,災害防救是市府的首要任務,未來將繼續推動減災整備、社區防災深耕與創新應變能力,全力以赴,讓臺南市成為一個兼具抗災力與復原力的典範城市。
無論面對何種挑戰,臺南市政府將與市民攜手,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宜居的韌性家園,為未來寫下更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