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縫接軌!岸內排水治理二期完工
黃偉哲:再投入1.7億元進行第三期整治 

  2025年2月10日

記者陳俊傑/台南報導

鹽水區歡雅里、三明里及文昌里因地勢低窪,長年飽受水患威脅,經南市水利局總體分析規劃後,歸納出市管區域排水之「岸內排水」的整治為重要關鍵,黃偉哲市長上任後非常重視並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改善,獲得經濟部水利署前瞻計畫補助6,530萬元,整治鹽水區岸內排水歡門橋下游左右岸護岸,合計長度290公尺,已於113年底驗收完成,保護鄰近部落免受淹水之苦,降低鹽水低窪地區淹水風險。

 

水利局表示,長達12.8公里的岸內排水,為鹽水區內重要排水,以往興農橋上游至鹽水市區約3.8公里之人口密集區已治理完成,但中下游渠道寬度不足且多為土堤,在颱風豪雨期間,常有溢淹及堤岸沖毀等災情發生,影響歡雅里、三明里及文昌里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市府於合併升格後優先辦理下游出流口至興農橋兩岸防洪牆應急加高,並於堤後架設抽水機組抽排堤後內水,再逐年逐段辦理系統性整治。水利局檢討聚落保護及整治工程效益後,優先辦理歡門橋至羊稠厝橋間之護岸治理工程,經黃偉哲市長積極爭取並獲水利署補助6,530萬元辦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岸內排水護岸治理工程二期」,排水斷面從20公尺拓寬為50公尺,堤頂高度符合25年防洪水位標準,並改善歡門橋下游左右岸護岸長度約290公尺,工程完成後有效降低歡雅里、三明里及文昌里社區部落淹水風險。

 

打鐵趁熱!黃偉哲市長為持續提升鹽水地區防洪量能,再度爭取並獲中央核准補助1.7億元辦理「岸內排水第三期治理工程」,計劃自左岸3K+180~3K+900由下游往上游整治,長度720公尺,延續系統性治理岸內排水,預計於114年4月辦理發包作業,後續將賡續爭取治理經費辦理分段整治,期盼讓居民遠離水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