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化製車進場前消毒作業
記者 林賢雲/台南報導
在清晨的化製場外,一輛輛運豬車緩緩駛入,穿著防護裝的稽查人員俐落地進行採樣、消毒、檢查,神情專注而平靜。這樣的日常場景,正是臺南防堵非洲豬瘟、守護食安的重要一環。對他們而言,每一次揮動的消毒噴霧,不只是防疫動作,更是一份對養豬戶、對民眾的責任與溫度。
動保處人員進行化製豬採血工作
市長黃偉哲說,化製場是防疫體系中最前線的防線。當豬隻不幸死亡,依法送交合法化製場進行無害化處理,是避免病毒擴散的關鍵。為了確保這道關卡不出漏洞,動保處每天都派員現場督導,確認作業流程符合生物安全規範,也會隨機抽樣檢測、回溯豬隻來源。這份「每日例行」的堅持,讓市民吃得安心,也讓養豬戶不再恐懼疫情陰影。
動保處人員針對化製車車輪、腳踏墊等環境因子採樣監測
農業局李芳林局長則指出,自11月起,全市同步展開「運豬車加強採樣查核專案」,針對所有進入化製場的車輛進行全面採樣。從豬隻、車輪、車斗到腳踏墊,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這樣的嚴謹,不只是防疫的要求,更是對產業鏈的守護。每一次檢測,都是一場無聲的戰鬥,守住了「豬事平安」的最後防線。
動保處人員協助化製車輛清洗及消毒
動保處方川和處長提醒養豬戶,若有豬隻死亡,務必依法通報並送交合法化製場,不可私自掩埋或棄置。這不只是法規,更是彼此守護的契約。他說:「防疫要靠專業,也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這場無形的戰役裡,每一位農民、每一位稽查員、每一位化製場人員,都是這座城市最溫柔的防疫英雄。
在臺南,防疫不只是制度與執法,更是一種細水長流的關懷。從一場場稽查、一滴滴消毒液、一份份通報開始,串起的是一座城市對生命的敬重與承諾。當你下一次在市場挑選豬肉時,也許可以想起,這背後有一群默默守護的人,讓「豬事」真正平安,也讓「人事」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