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台南報導
兒少自傷、自殺比例近年來急遽上升,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15到24歲自殺死亡人數,從2014年每十萬人口5.1人上升到2023年10.9人,9年間增加2.14倍。而自傷、自殺行為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當家中青少年出現自傷、自殺行為時,對於爸媽在情緒及心理上的衝擊是無法言諭的,很多爸媽不明白,為什麼青少年會以自我傷害作為情緒抒發的方式。
14歲阿奇在父母離婚後,跟隨媽媽與其同居人一起住,突然離開熟悉的環境,再加上媽媽同居人有家暴情形,阿奇出現頻繁割腕輕生行為。通報後關訪員主動關懷與陪伴傾聽,並協助轉介專業的心理諮商服務,學校輔導中心亦積極介入,安排每週晤談關心,減少阿奇自傷行為。青少年會自傷可能有很多原因,有時環境因素加上個人因素,再遇到一個突發事件而形成導火點,過多壓力便引發強烈情緒,青少年若無法處理此情緒帶來的痛苦,便可能用極端自傷行為處理;透過自傷行為釋放腦內啡得到快感、舒緩壓力,可能使得青少年往後在面對強烈情緒時重覆出現自傷行為。
根據美國的研究顯示,近一半的自傷者沒有精神疾病,年紀小的孩子也可能出現自傷行為。國小生會「學習」到用自傷方式來抒發情緒和壓力,多數根源來自原生家庭,例如家長本身有龐大經濟壓力,有時更伴隨藥酒癮問題;國中是青少年開始發展自我的時期,也要開始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若沒有找到正確的情緒抒解方式,就可能會走上自傷這條路。
學校、教師、家長等重要他人,可以預先察覺、防範及應對青少年的自傷行為,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
1.教師及家長要先穩定好自己的情緒,再來關心孩子。
2.理解與同理:用關心的態度詢問,讓孩子願意說出心理的話。
3.提供抒發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4.提供求救管道:可撥打1925安心專線及求助心理諮商。
5.陪伴:專注的聆聽孩子的困擾與難處。
黃偉哲市長重視青少年朋友們的心理健康,若感到持續的情緒低落、焦慮或無法正常生活,請撥打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付費安心專線1925;目前衛生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44處免費心理諮商據點服務,請於上班時間撥打衛生局預約專線(06)3352982,也提供晚間諮商時段服務上班族的市民朋友。衛生福利部亦推動「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到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民眾,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藉由專業心理師陪伴傾聽讓心情獲得撫慰與支持,臺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