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范繼如/ 台南報導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主要在嬰幼兒時期發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全身肌無力、吞嚥與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所幸隨著基因醫療的進展與台灣新生兒篩檢政策的推動,SMA的早期發現與治療已大幅提升。
SMA為漸進性、對稱性的近端肌肉無力症,下肢無力情況通常比上肢更明顯,常見症狀包含「軟嬰兒症候群(floppy baby)」,即嬰兒無法維持肌張力,四肢軟弱無力;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舌頭顫動或肌肉明顯萎縮等特徵。然而,SMA不影響大腦發展,認知功能多為正常,若能及早診斷介入,患者仍有機會過上接近一般的生活。
醫師表示,SMA屬於隱性遺傳疾病,只有當父母雙方皆為帶因者,胎兒才有25%的機率罹病。台灣目前的產檢制度已可進行夫妻基因篩檢,若屬高風險家庭,還可進一步選擇試管嬰兒與胚胎篩檢,落實「精準醫療」,在胚胎階段就預防遺傳性疾病發生。
考量部分民眾未規律產檢或未參與基因檢測,目前台灣也已全面納入新生兒SMA篩檢。醫師指出,若能在出生後第一時間診斷並啟動治療,可有效延緩病程、降低住院率,減輕家庭照護壓力。
近年來,針對SMA的基因療法與新型藥物相繼問世,已能補充或激活關鍵蛋白的生成,幫助患者維持肌肉功能、減少退化。
專家呼籲,民眾應善用產前與新生兒篩檢資源,把握黃金治療期;同時也期盼政府與醫療單位持續投入罕病照護與研究,讓更多家庭看見希望。
⸻
📌 延伸閱讀|什麼是 SMA?你應該知道的三件事
1. 發病早、惡化快:多數患者於嬰幼兒期發病,肌肉無力與吞嚥、呼吸困難等症狀進展迅速。
2. 智力正常但需即時治療:不同於其他神經退化疾病,SMA不會影響認知。若能在出生後即時發現並治療,未來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3. 基因檢測是預防關鍵:產前篩檢、高風險家族諮詢、新生兒篩檢三道關卡,讓家庭更有準備迎接新生命。
#臺南市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呼吸道衛生 #新生兒保護 #疾病防治 #健康警覺#及早就醫 #新生兒篩檢 #SMA治療 #近端肌肉無力症 #下肢無力情況通常比上肢更明顯 #軟嬰兒症候群 #精準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