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葉立浩主治醫師
記者 范繼如/ 台南報導
心跳不規則、怦怦亂跳,別再以為只是壓力或情緒波動。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AF)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卻常遭輕忽。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葉立浩主治醫師提醒民眾,心房顫動不只是「心悸」,更是造成腦中風的重大危險因子之一,務必及早檢查與妥善治療,以防後患無窮。
👩⚕️ 一個患者的警示案例:
葉醫師分享,一名近七旬女性近期出現心悸、胸悶與呼吸困難,原以為只是天氣熱或太操勞,但經心電圖檢查後發現為心房顫動合併心臟擴大。若未及時介入治療,極可能演變為腦中風,甚至引發其他器官血栓性阻塞。
❗心房顫動=血栓製造機,中風風險高五倍
「心房顫動會讓心房亂跳,血液滯留在心房內,容易形成血栓,」葉醫師說明,「一旦這些血栓隨血流進入腦部,就可能引發栓塞性中風。」
根據臨床統計,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是常人的五倍,且中風後五年死亡率顯著上升;存活者也常需面對偏癱、失語、失智、吞嚥困難等長期後遺症,對患者與家庭皆是沉重負擔。
🔍 心房顫動常見成因:
• 年齡增長(65歲以上為高風險)
• 高血壓、糖尿病
• 心瓣膜疾病、心衰竭、心肌病變
• 長期酗酒、失眠、壓力大、作息不規律
有些患者甚至完全沒有明顯症狀,卻已長期處於高風險狀態。
💊藥物控制+抗凝血預防是第一步
治療心房顫動的主要原則包括:
✅ 控制心跳速率
✅ 恢復正常心律
✅ 預防血栓與中風
葉醫師指出:「預防中風是治療AF最關鍵的目標,抗凝血藥物(如Eliquis、Xarelto、Warfarin等)可降低約六成風險,但須謹慎服用與定期監測,以避免出血風險。」
🛠️新選項:導管電燒術治療效果佳、恢復快
若藥物效果不佳,或患者不願長期服藥,葉醫師表示,現代已可透過導管電燒術進行治療,透過高頻電流燒灼心房異常放電區域,維持正常心律、減少症狀與發作頻率。
這項手術具以下特點:
• ✅ 微創、不需傳統開刀,恢復快
• ✅ 治療後約六成患者能長期維持穩定心律
• ✅ 搭配冷凍電燒或高密度電圖定位,效果更精準
• ✅ 術後部分患者可減少或停止抗凝藥物
⚠️ 少數患者仍需二次手術或裝節律器,醫師會依個人狀況評估。
🧘♀️ 生活調整一樣關鍵!
除了醫療介入,葉醫師強調:「規律生活、健康飲食與良好習慣,是防止心房顫動惡化的重要關鍵。」
他建議民眾做到以下幾點:
• 📵 戒菸限酒,減少刺激
• 🛌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與壓力
• 🍲 均衡飲食,低鹽低脂
• 🏃♂️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 ⏰ 定時量血壓與脈搏、按時服藥、定期回診
⚡出現中風徵兆怎麼辦?記住「FAST」口訣
葉醫師特別提醒,一旦發現以下中風症狀,務必把握黃金三小時立刻送醫:
• F(Face)臉歪嘴斜
• A(Arm)一側手腳無力
• S(Speech)說話不清
• T(Time)把握時間、立刻就醫
❤️ 郭綜合醫院持續守護心腦血管健康
郭綜合醫院致力於推動心血管疾病預防、診斷與先進治療,並透過門診衛教與社群宣導,提升大眾對心房顫動與腦中風的警覺。葉立浩醫師最後呼籲:「怦怦亂跳,不只是緊張,有可能是心律警訊。及早診斷、妥善治療,才能遠離中風風險,守護自己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