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范繼如 / 台南報導
「近視控制就像幫孩子的眼睛踩煞車,遠視儲備則是孩子的視力健康存款。」成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賴奕雯強調,近視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台灣公共衛生的嚴重挑戰。她呼籲,家長、學校與醫療單位都必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守護下一代的視力。
台灣學童近視率多年高居全球前段班,2016 年數據顯示,小一近視率達 25%,小六上升至 76%,高中畢業更突破九成。高度近視會讓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大幅增加。賴奕雯指出:「若孩子度數失控累積,就像沒有煞車的車子,後果將不堪設想。」
根據亞太近視病管理論壇 2025 年最新共識,6 歲以上兒童若散瞳後度數超過 -0.25D,就應積極展開近視控制。目前臨床常見方法包括: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OK 鏡)、近視控制日拋隱形眼鏡與周邊離焦眼鏡,醫師會依孩子的度數、眼軸生長及生活習慣,規劃合適方案。
除了醫療介入,建立正確用眼習慣更是全民應該推廣的「護眼公約」:每日戶外活動 2 小時以上、近距離用眼 30 分鐘休息 10 分鐘、閱讀距離保持 35 至 45 公分、限制 3C 使用時間,並搭配均衡飲食與定期檢查。
賴奕雯提醒,眼軸長度就像身高體重有「成長曲線」,需要定期監測。「遠視儲備就是孩子的視力健康存款,存得越多,未來抵抗近視的能力越強。」她呼籲家長勿將近視僅視為「戴眼鏡的小問題」,更希望政府與教育單位將護眼政策落實校園,共同替下一代守住清晰視界。
#近視控制 #眼睛踩煞車 #視力健康存款 #成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賴奕雯 #近視 #台灣公共衛生 #家長 #學校 #醫療 #守護下一代的視力 #高度近視 #白內障 #青光眼 #視網膜剝離 #黃斑部病變 #長效型散瞳劑 #角膜塑型片 #近視控制日拋隱形眼鏡 #周邊離焦眼鏡 #護眼公約 #每日戶外活動 2 小時以上 #近距離用眼 30 分鐘休息 10 分鐘 #閱讀距離保持 35 至 45 公分 #限制 3C 使用時間 #並搭配均衡飲食 #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