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急診科陳郁錚醫師
記者 范繼如 / 台南報導
新樓醫院急診科陳郁錚醫師指出,中毒事件在臨床上時有發生,但病人多半不是以「典型病徵」表現,而是出現一些無法以常見疾病解釋的症狀。醫師提醒,民眾若遇到身體突發異常,尤其是症狀不合常理,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
醫師解釋,一般抽血檢查並非針對特定毒物設計,因此難以直接驗出是哪種藥物或化學物質。然而,透過血液檢查仍可發現「不應該出現在正常人身上的異常數值」,例如酸鹼值失衡、肝腎指數上升、白血球異常等,這些線索加上病人的臨床症狀,能協助醫師懷疑並推測可能的中毒來源。
「中毒的判斷通常有一個 SOP(標準流程),」醫師強調,急診會依據病人的病程、症狀與檢驗結果進行比對,尤其是當症狀與一般疾病走向不符時,更應思考是否有毒物介入。
此外,醫師也提醒,有些中毒並非一次事件,而可能帶來長期後遺症。例如常見的有機農藥中毒,部分成分會造成長期肌肉無力,甚至在康復後,只要再次接觸到極低劑量,仍可能觸發病症。「這類化學物質的代謝與排出過程差異很大,剛接觸時清除容易,但長時間暴露後,毒素更難洗出,也更容易留下延長型症狀。」
陳醫師最後提醒,中毒的症狀雖然常常非特異性,但「不尋常的病程」就是警訊。民眾一旦懷疑有毒物暴露,應立即就醫,並攜帶可能的藥物或化學品容器,協助醫師判斷,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居家安全 #中毒急診 #誤食危險 #藥品安全 #清潔劑小心 #一氧化碳中毒 #廚房安全 #食物中毒 #誤食誤喝 #小孩安全 #老人安全 #壯陽藥風險 #民俗偏方 #醫師提醒 #急診日常 #健康生活 #家庭必讀 #安全知識 #自我保護 #生活提醒 #食材衛生 #通風很重要 #不鐵齒 #命比什麼都重要 #保命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