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守護骨骼健康,從預防開始
79歲的阿公,平時看似身體硬朗,沒什麼大毛病。沒想到某天早晨一起身,不小心滑倒,卻造成髖部骨折。進一步檢查才驚覺,他的骨質密度早已嚴重不足,典型的「骨質疏鬆」就在身上潛伏多年。雖然手術順利完成,但術後仍因肺炎與復健困難,生活品質急轉直下,需要家人長期陪伴照護。
這個案例,正是骨質疏鬆最可怕的地方──它是一種「沉默的疾病」,在骨折發生前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一旦意外發生,後果卻可能影響一輩子。
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蘇斐琳醫師提醒,65歲以上的髖部骨折患者,一年內死亡率可高達20%。即使存活,也可能因長期臥床、失去自理能力,造成家庭沉重的照護壓力與龐大的醫療花費。
她指出,骨質疏鬆的高危險族群包括:
停經後女性、65歲以上男性
體重過輕、缺乏運動者
長期抽菸或酗酒者
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
這些人如果沒有及早檢查,往往一次小小的跌倒就可能引發不可逆的傷害。
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的「黃金標準」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骨質密度檢查。
檢查快速、無痛
輻射劑量低於一次胸部X光
結果精確可靠
不過健保給付目前多侷限於「已骨折」或「高風險族群」。因此,醫師建議一般民眾可視自身狀況,自費檢查並與醫師討論,提早了解骨骼健康狀態。
骨質在30歲前達到高峰,之後便逐年下降。根據國健署調查,50歲以上民眾骨質疏鬆比例為8.1%,其中女性比例更高,平均每10位女性就有1人受到影響。
雖然骨質會隨年齡流失,但骨質疏鬆並非不可避免。醫師提出以下建議: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
規律運動:尤其是負重與阻力訓練
戒菸限酒:避免加速骨質流失
居家防跌:改善環境,降低跌倒風險
定期檢測:及早追蹤骨質密度
蘇斐琳醫師強調:「骨折後的復原與照護,往往是漫長且艱辛的過程。預防永遠比治療來得重要。」
關心骨骼健康,絕不是等跌倒之後才後悔。適時安排骨質密度檢查,搭配飲食與運動習慣的調整,才能真正守住行動力與生活品質。
姓名:蘇斐琳
學歷:國防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現任: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家庭醫學、慢性病控制
#骨質疏鬆 #沉默危機 #骨骼健康 #預防勝於治療 #長者健康 #髖部骨折 #復健挑戰 #健康生活 #骨密度檢查 #成大醫院 #健康管理 #均衡飲食 #補鈣 #維生素D #規律運動 #負重運動 #阻力訓練 #戒菸限酒 #居家防跌 #銀髮族照護 #健康老化 #行動力 #生活品質 #健康守護 #關心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