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 / 台南報導
在科技與醫療並進的時代,成大醫院再度走在前端。該院持續推動智慧醫療創新,建構兼具即時影像導航與多專科整合功能的「智能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perating Room)」,近期已成功應用於多例高難度脊椎畸形矯正手術,為台灣醫療開啟新篇章。
骨科部脊椎外科主任林政立指出,多名嚴重脊椎側彎的病童,透過複合式手術室的三維導航技術與即時影像輔助,完成精密的脊椎矯正與固定。手術結合可移動式電腦斷層掃描(intraoperative CT)、導航系統與神經監測技術(neuromonitoring),讓醫師在手術中可即時確認每個步驟,並確保神經安全。術後影像顯示脊椎軸線恢復良好,病童術後已能正常行走、上學,且未出現神經併發症。
「過去脊椎畸形手術只能依靠術前影像與經驗判斷,容錯率極低,一旦偏差便可能造成神經損傷。」林政立醫師指出,複合式手術室能即時重建患者體內三維影像,搭配導航平台與神經監測,讓椎弓根螺釘的定位精準度達95%至100%,大幅降低神經與血管受損風險,也能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輻射曝露與再手術機率,提升整體醫療品質與病人滿意度。
根據多篇國際研究,使用導航輔助技術的脊椎手術可減少超過四成重大螺釘偏移風險,病人輻射劑量更可降低九成。這不僅意味著更高的安全性,也象徵手術精準度與醫療訓練的全面升級。
成大醫院強調,智能複合式手術室不僅服務於脊椎矯正,還已擴展應用至清醒開顱、腦瘤切除、血管重建與骨盆腫瘤手術等多個領域。未來更計畫整合AI導航、機械手臂與虛擬實境技術,打造智慧手術中心,讓臺灣醫療與國際同步。
然而,這項先進技術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由於複合式手術室建置成本高昂,設備與系統整合動輒需耗資數千萬至上億元,每次手術費用約落在2萬至3萬元之間。儘管如此,林政立醫師指出:「對於高風險、複雜的脊椎患者而言,這筆費用換來的是更高的安全性與術後生活品質,值得投資。」
智慧醫療正從概念走向臨床實踐,成大醫院的這一步,不僅讓台灣醫療邁向新世代,也讓病人看見「精準、安全、以人為本」的醫療未來。
姓名:林政立
學歷: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成功大學醫學系
經歷:亞太脊椎微創醫學會理事、秘書長
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監事
台灣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理事
日本德島大學病院骨科部脊椎內視鏡手術研修
美國芝加哥Rush醫學中心脊椎外科研究員
美國芝加哥大學NorthShore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關節鏡手術進修
瑞士伯恩大學醫院脊椎外科臨床研究員
成大醫院骨科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現任:成大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主任,成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兼主治醫師
專長:脊椎外科,脊椎微創及內視鏡手術,骨折創傷,退化性關節炎
#醫療創新 #智慧手術 #成大醫院 #AI導航 #脊椎矯正 #醫療科技 #HybridOR #醫療新紀元 #智慧醫療 #科技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