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健康路第一階段路型完成優化 啟用4處左轉保護時相路口
2024年 11月11日
記者林賢雲/台南報導
臺南市政府於2023年透過國土管理署辦理「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爭取「健康路一段及二段大同路至中華西路路口及道路改善工程」經費。目前已完成該路段中華西路至夏林路口的改善,市府交通局配合車道路型調整,完成號誌優化工作,包含4處路口新增左轉保護時相,提升健康路段的行車效率。此外,設置庇護島、行穿線退縮、行人號誌等措施,大幅提升行人安全。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表示,市長黃偉哲對於市區道路路幅狹窄,於上、下午尖峰或假日期間特別容易造成道路壅塞問題,要求交通局應利用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等手段積極優化。交通局以往多是利用工務局路平專案機會或者號誌工程改善時,針對個別瓶頸路口辦理優化。這次健康路一、二段整體優化工作,則是交通局在2022年完成整體路廊規劃後,由工務局申請中央補助工程經費接續辦理,對於解決市區易壅塞路段的改善更具全面性效果。
王銘德指出,健康路原本為兩車道路型,透過分隔島改善偏移、車道寬度縮減及調整路肩空間使用方式,新增附加左轉車道。第一階段優化的路口包含健康路二段的中華西路口、文南路口、金華路口及夏林路口等4處。在增設左轉車道及左轉保護時相後,除改善左轉車阻擋直行車的問題外,也減少左轉車輛與對向直行車輛交織、及行人車輛間相互干擾的情形。此外,這次優化工程除了解決行車需求外,在路口也新增行人庇護島、行穿線退縮、行人號誌等友善行人措施,更能符合人本交通精神。
交通管制科科長方川和表示,第一階段完成優化的路段上未增設左轉車道的原因,主要為各路口多屬僅單向有左轉需求的T字路型路口,亦或檢討前後路口距離,增設車道後可能儲車、漸變長度無法達到標準而無法全面設置。交通局在4處路口增設左轉保護時相後,也會全面檢視前後路口號誌秒數及秒差等設定,依據前後路口車流續進需要,採取適時阻斷車流方式,讓無左轉車道的路口仍可保有機會左轉的通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