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無聲危機
家庭監測與積極管理是預防心血管關鍵 

2025年 1月14日

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徐漢仲 醫師

記者林賢雲/台南報導

高血壓被譽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它往往無症狀卻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了解高血壓的危害、定期檢測血壓並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是每個家庭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步驟。本文將探討高血壓的風險、監測與治療方法,以及如何藉助專業醫療服務進行有效管理。



一位45歲男性抽菸但無重大過去病史,因胸痛與背痠到急診最終被診斷為B型主動脈剝離,這一案例突顯了高血壓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事實上,許多人有高血壓卻未自知,尤其是超過75%收縮壓大於160毫米汞柱的患者仍感覺良好,因而不求醫治。因此,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篩檢一次血壓,40歲以下則每三年檢查一次。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風濕免疫疾病等高危險因子的患者,則應更加頻繁地監測血壓。


高血壓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其盛行率與年齡密切相關:65歲以上民眾中約有1/3至2/3患有高血壓。然而,控制率依然偏低。根據2022年臺灣統計,僅有25%的高血壓患者達標。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若收縮壓比正常值高20毫米汞柱,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如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將增加兩倍。


長期高血壓對心、腎、腦等重要器官有嚴重損傷。特別是高血壓控制不良是洗腎的第二大原因。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尿液檢測以及頸動脈超音波和冠狀動脈電腦斷層等評估,有助於早期發現併發症並及時介入治療。


診斷高血壓需要多次測量才能準確確診。居家血壓監測(Home BP)成為推薦的方法,因為它可以區分真正的高血壓、白袍高血壓及隱性高血壓。此外,居家測量方便多次記錄,助於醫師根據數據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具體方法為遵循722原則:每週7天、每天2次、每次連續測2次,這樣可以獲得穩定的血壓資料。


郭綜合醫院提供專業且全面的醫療服務,對於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診療與管理均有專門的科室和專業醫護團隊。當高血壓患者需要進一步檢查、診斷或治療時,郭綜合醫院能夠提供高水準的醫療照護,包括藥物治療方案的調整、專業的血壓監測設備及相關的健康教育服務,協助患者更有效地控制血壓、降低併發症風險。


控制高血壓首先從非藥物治療著手:規律運動、採用地中海或DASH飲食、有效的體重管理等方法都能顯著降低血壓。若需要,則配合藥物治療。對大多數人來說,目標是將收縮壓降至13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即使是75歲以上的老年人亦如此。此外,控制膽固醇、血糖、戒菸等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的介入也至關重要。


高血壓控制對預防心血管事件至關重要。由於多數患者無症狀,特別建議有家族史、輪班工作、辦公室工作者、缺乏運動、肥胖或患有其他慢性病的人定期進行居家血壓監測。透過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高血壓,加上郭綜合醫院等專業機構的支持,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減少心、腎、腦等重要器官的損傷。這一點值得我們不斷強調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