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 林賢雲/台南報導
臺南的早晨,微風夾著秋意,金光從古廟的屋簷間透進來。紅柱、金字、香煙裊裊,一場跨越百年的教育儀典,即將從這裡開始。這裡是臺南三山國王廟──國立臺南大學最初的起點。
10月29日上午九點,國立臺南大學舉行「校慶燃點聖火儀典」,揭開第127週年校慶的序幕。陳惠萍校長率領師生代表與附屬高級中學、附屬啟聰學校及附設實驗小學的校長們,回到學校的發源地,在三山國王廟親手點燃象徵教育傳承的聖火。這團火,承載的不只是儀式的莊嚴,更是南大跨越三個世紀、延續人文與科技並進精神的象徵。
聖火燃起的瞬間,廟宇的紅樑金匾被火光映得更加熾亮。人群中,有白髮蒼蒼的校友,也有剛入學的學生。他們的眼神裡,閃爍著一樣的光——那是「南大精神」的延續。
校方表示,這次活動不僅是紀念,更是一場「回望與前行」的行動。儀式結束後,聖火將由校友總會接力傳遞,展開全臺環島燃點之旅,串聯各地校友會,象徵南大教育使命的薪火不滅、情誼永續。
許多人不知道,南大的起源,其實與這座古廟有著深厚淵源。1899年,日治初期的「臺南師範學校」創立時,最初的校址就在三山國王廟內。
當年臺南仍是府城古都,教育資源有限。地方仕紳在三山廟中開設課堂,讓孩童在神明庇佑之下讀書識字、修身立德。可以說,三山廟不只是信仰中心,更是臺南最早的「教育起點」。後來師範學校遷建新址,發展為師專、師院,直至今日的綜合大學,但這段「從廟宇起學」的歷史,始終是南大人引以為傲的記憶。
三山國王廟本身也有豐富故事。它建於清代早期,由潮汕移民合建,是臺南地區潮州人信仰的重要據點。古廟的「首學殿」匾額,正象徵著「以學為先」的精神。如今南大回到這裡舉行儀典,既是歷史的重現,也是精神的回歸。
從師範到師專、從師院到綜合大學,南大見證了臺灣教育體系的轉變,也參與了地方文化的成長。陳惠萍校長在儀典中表示:「南大不僅是一所大學,更是一座教育的橋樑,連結了世代、土地與文化。」
這場儀式的核心,是「傳承」。火炬不只是火焰,它也象徵著一種精神的遞交——從老師到學生、從校園到社會、從古廟到未來。當聖火被交到校友總會手中,現場響起掌聲與歡呼。有人說,那一刻不只是燃點聖火,而是點燃了每一位南大人心中的信念:教育無止境,熱情不熄滅。
127年來,南大始終扎根臺南,見證這座城市的文化與教育發展。如今,回到出發的地方,重新燃起象徵的火焰,彷彿是一場時空的對話——古廟的梁柱仍在,學生的笑聲又起。
三山國王廟見證了南大的第一堂課,而今日的儀式,則是新時代教育的第一步。南大從廟宇起步,如今走向世界,但那份對知識、對人文、對土地的敬意,從未改變。
火光漸亮,鐘聲回盪。南大的127歲生日,不只是慶典,而是一場「回到原點、重新出發」的禮讚。從三山廟的紅樑到校園的綠蔭,這條教育之路已走過一世紀的風雨。如今,南大再一次點燃屬於自己的聖火,也點亮臺灣教育的未來。
#國立臺南大學 #南大127週年 #教育薪火相傳 #三山國王廟 #南大校慶 #南大聖火 #教育初心 #百年學府 #台南驕傲 #首學之光 #從廟起學 #教師搖籃 #南大精神 #薪火不滅 #台南文化之光 #南大人驕傲 #南大校友 #南大人回家 #教育的火種 #百廿傳承 #學無止境 #台南古蹟 #文化與教育並進 #熱血南大 #南大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