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樹下總是生機勃勃,許多快樂的故事在這裡悄然發生。
記者林賢雲/台南報導
從德國到印度,從靈修到愛情,再從台灣安平到新化虎頭埤,Axel SCHUNN的音樂人生走出了一條充滿故事的道路。這位來自德國、曾經只為心靈修行的年輕人,三十年前因為一場奇妙的邂逅,遇上了他的台灣摯愛,從此選擇在台南定居,開始了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
初來台南,這座古都的人情味與文化底蘊深深吸引了Axel,他的藝術靈感就此泉湧。隨著生活與文化越來越緊密,他與本地音樂愛好者組成了「酒狂查理(Charlie Swiggs)」樂團,開始在台南各地進行小型演出,將搖滾、爵士與Funk等元素交融,擦出屬於在地與異國的音樂火花。
然而,Axel並不滿足於只在酒吧或小場地表演。他心中一直有個更大的夢想—為台南打造一場屬於自己的音樂季。在多次參與墾丁春天吶喊(Spring Scream)後,他萌生了「為什麼台南也不能有自己的音樂季?」的念頭。當時已是孩子父親的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辦一場能讓大人小孩都能享受的活動。沒有商業包袱、沒有浮誇設計,只有純粹的音樂與人情味。
於是,2000年,他在台南安平秋茂園(今魚光島)舉辦了第一屆台南五月音樂季(Tainan May Jam)。那年,沒有豪華舞台,也沒有大手筆贊助,所有的海報與傳單都是Axel親手繪製。然而,正是這樣的草根精神與真誠,吸引了來自各地的音樂人與樂迷前來,活動一炮而紅。隨著知名度提升,台南對原創音樂的接受度也逐年提升,台南五月音樂季逐漸成為當地青年與音樂人們共同的年度盛事。
不過,夢想的路從不輕鬆。辦到第十三屆時,Axel一度面臨資金與人力的雙重壓力,幾乎打算停辦。所幸在2013年,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與文化局伸出援手,將活動轉移至風景優美的新化虎頭埤露營區。有了官方與民間的共同支持,活動不僅順利延續,更持續壯大。如今的五月音樂季,吸引樂團自費參加,來自全球各地的音樂人在這裡無償分享自己的作品,實踐音樂無國界的精神。
如今的2025年五月音樂季,除了音樂演出外,還結合了在地小農市集、異國料理、親子活動等多元內容。能在草地上野餐、聽音樂、感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能量,無需出國,就能參加一場宛如「聯合國音樂會」般的音樂嘉年華。
Axel說:「這裡沒有國界,也沒有語言的隔閡,只有音樂與笑容。」對他而言,這場音樂季已不只是活動,更是他在台南這塊土地上,與在地人共同創造的一段文化記憶。
Axel坦言,儘管台南五月音樂季已成為台南的文化品牌之一,但活動經費始終吃緊。樂團自費演出、義工無償協助,雖然充滿熱情,卻也難掩現實壓力。場地布置、設備租借、宣傳推廣、環境維護等支出,樣樣都需要資源堆砌。「音樂夢想需要被聽見,也需要被支持。」Axel呼籲,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來自公私部門、企業與社會大眾的資源挹注,讓這個已經陪伴台南人24年的音樂季,能繼續在虎頭埤奏響屬於每一位愛樂人的心跳聲。
五月的台南,除了鳳凰花開,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音符在虎頭埤飄揚。Axel與他的夢想樂章,持續在這裡唱響,邀請你每年五月第一個週末一起來聆聽。